1 / 6
文档名称:

黄鳝养殖技术.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黄鳝养殖技术.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8/9/27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黄鳝养殖技术.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黄鳝养殖技术
一、黄鳝的育种技术
1、野生黄鳝苗种的挑选技术
野生黄鳝苗种的挑选应注意以下几点: 
:自然温度下,人工饲养商品鳝时间在5—6个月,增重2-8倍,一般在3倍左右居多。而年底只有规格在100克以上的个体才有较高的价格。所以4-5月份放养的苗种尾重应在30克以上,而且随时间推迟,选养苗种也需随之增大,当年才能获取较高的养殖效益。
:黄鳝苗种有人工繁育和自然捕获二种来源。人工繁育苗质量稳定,但目前极少,难以满足人工养殖的需要;自然水域捕获野生黄鳝方法主要有笼捕、电捕、针钓、药捕、针*和徒手捕捉等。其中只有笼捕苗种成活率高,而另外几种方法所获苗种成活率低。因此,挑选时应先掌握苗种来源途径。
:常见的黄鳝品种有:深黄大斑鳝,该种鳝个体肥壮,体色深黄,背部和两侧分布不规则褐黑色大斑,大斑从体前端至后端在背部和两侧联接成数条斑线;土红大斑鳝,其体色土红,尤以两侧较明显,其它特征与深黄大斑鳝相似;浅黄细斑鳝,体色浅黄,斑点细密,不明显,几乎无斑线;青灰细斑鳝,体色青灰,身体上有点状褐黑色斑点,但不形成斑线,人称花鳝。实践证明,前二种鳝生长速度最快,是人工养殖的最优良品种。 
:挑选鳝苗时常见有四种疾病:鳝体表有明显红色带血块状腐烂病灶,为腐烂病;尾部发白,粘液脱落,为水霉病;头大体细,甚至呈僵硬状卷曲、颤抖,为体内寄生虫病;肛门红肿发炎突出,为肠炎病。凡带有该类疾病的鳝,选用时均应剔除。 
:以口带血有针眼,头部及皮肤擦伤,腹部皮肤磨伤,身体有*眼等常见。腹部磨伤,如果腹部不朝上较难发现,应注意检查。如将黄鳝倒入3%—5%的食盐水中,受伤个体会立即窜跳起来,这类鳝也在淘汰之列(但也有部分特别敏感的健康鳝会窜跳,应检查外表,仔细辨别)。 
:健康鳝,手抓时感觉鳝体硬朗并有较大的挣逃力量;手抓即着,柔软无力,两端下垂者为不健康鳝。 
:病伤和中毒黄鳝,全身或局部粘液脱落或减少,手抓无光滑感或光滑感不强,或粘液明显脱落。黄鳝一旦失去屏障作用的粘液就不能存活。 
:将黄鳝倒入浅水的盆中,游姿正常,稍遇声响或干扰,整盆黄鳝会因忽然受惊抖动而出水响声,说明黄鳝敏感健康。那些“浮头”,肚皮朝上的属不健康个体,应剔除。 
2、有关黄鳝苗种的运输技术
、黄鳝的呼吸机理
稚鳝具有胸鳍和鳍褶,上有许多毛细血管,是主要的呼吸器官,后来胸鳍和鳍褶退化消失,鱼鳃基本退化,鳃耙上仅留一点痕迹,不能独立在水中呼吸,主要依靠口腔、咽喉呼吸,即竖直前半段身体,吻端伸出水面呼吸,所以空气中含氧量不能太低。当然,黄鳝在冬眠期其皮肤(侧线孔)和泄殖孔也能承担微呼吸。当水质恶化、混浊或受外界惊扰时,黄鳝前鼻只呼不吸,后鼻则吸而不呼,所以水中溶氧量也不能太低。其它鱼类在溶氧量小于2mg/L水中难成活,运输时要充氧运输,~1mg/L的水中成活。另外,黄鳝生命力强,喜欢群聚成团(尤其是小鳝)。这些给黄鳝运输带来了便利,但运输密度也不能太高。雄鳝伸出水面呼吸频率较高,雌鳝较低,小鳝甚至不到水面吞吐空气。试验证明:黄鳝耗氧率与个体大小、环境温度高低及昼夜节律交替有关,体重20~105g的黄鳝,在25
℃~27℃的室温下,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