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doc

上传人:sftnqws018 2015/9/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
摘要:在全面倡导以人为本思想的今天,我们应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也应该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以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机能水平,缓解教师心理压力,达到培育教师心理素质、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为目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全面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更是使教师获得良好的职业适应,保持身心健康,追求人生幸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
近年来,随着要求教师加快专业化发展以及人们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师源性伤害的关注,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与此同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教师心理素质,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已经到刻不容缓的地步,否则将会直接危害到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
1教师心理健康的现实困境[1]

在今天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教师正经历着来自社会各界的超负荷压力,包括人际压力、职业角色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家庭压力等。超限的工作负荷压力使教师本来就存在的不良反应更加严重同时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低,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差,工作量大,工作责任重,竞聘、晋级竞争激烈,社会期待值较高,加之维护心理健康的措施和方法也不完善,这些因素的结合导致教师的心理压力越来越重,最终使教师心理问题日益复杂化。

今天,教师的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也同样是教师心理发展状况的真实写照。职业倦怠是一种特定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低成就感。其中,情绪衰竭是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成分,是教师个人工作热情的耗尽,表现为厌倦、易怒和热情衰竭,是一种情绪、情感极度疲劳的状态,这种状态会直接降低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完成质量,减少对学生的赞扬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人格解体是教师对学生表现出冷漠、消极的行为,对学生持有否定态度,尽可能远离学生等;低成就感是教师对自己工作不满意,表现为发现自己的努力未能带给学生任何变化,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认可,因而降低了工作中的效能感,强化了对自己的消极评价的倾向。

近些年来,随着家庭、社会对子女问题的关注度提高,教师也开始成为公众注意的焦点,对个别教师的负面报道:教师的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心理惩罚等问题行为导致的师源性伤害事件的发生,导致公众对教师职业信任度的下降,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教师群体的形象,直接影响了师生关系和谐发展,间接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和家长心中的地位,进而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
2教师心理健康的含义及其意义

所谓教师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在内外环境允许的条件下所保持的最佳心理状态,即教师的内心世界与客观外界环境的一种和谐关系,是教师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关系的维持,不仅是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的获得和确保,还要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服务的能力。
:

正确地了解自己并能愉快地接受自己的职业,这是教师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之一。只有对自己的职业角色形成正确的认识,接纳并喜欢它,教师才能真正地成为学生学****的指导者,行为的示范者,心理的辅导者,活动的组织者,才能真正地做好教育工作,保证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