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文档名称:

磷化氢环流熏蒸操作规程.doc

格式:doc   大小:92KB   页数:5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磷化氢环流熏蒸操作规程.doc

上传人:marry201208 2018/9/27 文件大小:9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磷化氢环流熏蒸操作规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磷化氢环流熏蒸操作规程
1 定义
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
利用环流熏蒸设备强制熏蒸气体循环,促使熏蒸气体在粮堆内快速分布的熏蒸杀虫技术。
粮面施药环流熏蒸
将磷化铝药剂按粮面施药的方法置于粮面,再借助环流风机,使所发生的磷化氢气体通过粮堆进行环流的熏蒸方式。
风道施药环流熏蒸
将磷化铝药剂均匀放置在通风道内的药盘上,借助环流风机,使新发生的磷化氢气体通过粮堆进行环流的熏蒸方式。
膜下环流熏蒸
将仓内粮堆表层用薄膜覆盖密封,利用置于薄膜下的回流管道等环流装置进行环流的熏蒸方法。
2 磷化氢环流熏蒸作业程序
基本情况调查—制定方案—施药前准备—熏蒸施药—熏蒸过程检查与问题处理—散气与效果检查—善后工作。
基本情况调查
保管员、保管组长和防化员对准备实施磷化氢环流熏蒸的储粮进行认真检查,了解粮食的种类、产地、水分、杂质、数量、用途、已储藏时间、堆放形式、粮温、仓温、气温、仓内湿度和大气湿度以及天气预报;
查清害虫的种类、密度、发生状态和部位,并了解以往熏蒸处理的情况。
制定方案
防化员根据调查情况制定环流熏蒸方案,按照安全、经济、有效的原则,以杀死粮堆中全部虫种和虫态为目的,确定施药和维持熏蒸浓度的方式,用药量、熏蒸密闭时间等。
熏蒸施药方式
环流熏蒸及施药方式应根据储粮情况、设施配套情况、仓房及其环境情况来确定。整仓环流或膜下环流熏蒸有四种施药方式。即仓外磷化氢发生器施药、磷化氢钢瓶施药、磷化铝粮面施药和通风口施药。我库目前主要采用磷化铝粮面施药和通风口施药,
磷化铝粮面施药环流熏蒸操作方法
密闭仓房门、窗及通风口,布置好磷化氢浓度检测线(该仓保管员操作,组长、防化员检查);
连接好环流风机并调试正常,检查各接口处不能漏气;
按照粮面投药量在粮面上均匀布置药碟(盘),每碟(盘)施磷化铝片剂约100g(30粒左右),不能重叠放置。;
施药结束后,由熏蒸指挥人员清点出仓人数,然后密闭进人口,关闭仓灯。
每12h检测一次粮堆磷化氢浓度,待有效浓度(200ppm)达48小时以上后,开启仓外环流风机进行环流。当粮堆内各检测点的PH3浓度均达到设定浓度以上并基本均匀后停止环流,。
如磷化氢有效浓度持续时间达不到要求,需要补药时,可采用通风口施药方式。
熏蒸散气:当仓内PH3浓度低于50ppm时即可开仓散气,自然通风散气时间为5-7d;,人员方可进仓。
待充分散气后,由组长安排人员处理残渣,并进行熏蒸效果检查。
磷化铝通风口施药环流熏蒸操作方法
密闭仓房门、窗,检查压盖薄膜密闭质量(该仓保管员操作,组长、防化员检查);
连接好环流风机并调试正常,检查各接口处不能漏气;
准备好熏蒸药剂、防毒面具、药架、药盘、扳手等,从下风口方向开始施药;
把磷化铝片剂(或粉剂)均匀投放在药架上的药盘内,药剂不能堆积重叠,然后把药架慢慢推进通风口内,如进行混合熏蒸,应把敌敌畏到入放有卫生纸的药碟内,把药碟放置在药架下方,密闭通风口;
施药结束后,开启环流风机,并用磷化氢报警仪进行测漏,如发现PH3泄露,应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检测磷化氢浓度和确定环流熏蒸时间:一般磷化铝粉剂环流50h左右,磷化铝片剂环流70h左右。
磷化氢浓度和密闭时间的确定
根据不同粮温和虫种确定环流熏蒸的磷化氢浓度和密闭时间,见表1
表1 环流熏蒸中不同密闭时间、温度和虫种时设定磷化氢浓度参照表
单位为毫升每立方米
虫种
温度*/℃
密闭时间
14/d
21/d
28/d
敏感害虫:玉米象、长头谷盗、杂拟谷盗及其他敏感虫种
>25
200
150
100
20~25
250
200
150
15~20

250
200
耐药性害虫:谷蠹、米象、扁谷盗、赤拟谷盗、蛾类及其他抗性虫种
>25
300
250
200
20~25
350
300
250
15~20

350
300
*害虫发生部位最低粮温
注:当有强抗性谷蠹集中发生并导致发热,或有强抗性米象和锈赤扁谷盗时,建议磷化氢浓度采用300mL/m3~500 mL/m3。
用药量的确定
根据设定的熏蒸浓度,并考虑粮堆吸附、仓房泄漏等因素,按表2选定单位用药量。需要补充施药时,按实际测定最低浓度与设定浓度差值参照表2确定补充用药量。用药量为熏蒸环境内的体积乘以单位用药量(用药量由防化员计算)。
采用磷化氢的其他药剂形式时,可参考表2计算用药量。
表2 环流熏蒸磷化铝片剂(或丸剂)单位用药量
设定浓度(ml/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