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是演说家王磊演讲稿
大家好,我叫王磊,是一名爱讲段子的历史老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讲段子。要完成这四个动作呢,都需要一个重要的载体,就是文字。所以今天呢,我就和大家来聊一聊“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是血脉”的中国字。
我在上课讲汉字与书法的时候,就跟我的学生们说,其实咱们汉字是最讲道理的。因为我们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这个文字在被创造的时候,它的构造就代表了一层含义,一个道理,一种文化,甚至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精神。
比如“仁”这个字。子曰:仁者爱人。但是从字形上来看,“仁”字就是左边的一个单立人,加上右边的一个二,这不就是两个人吗,那两个人在一起就是吗?“众”有三个人,代表什么?三角恋?如果要这么解释的话,仇恨的“仇”有九个人,我感觉我能脑补出一部120集的偶像剧了。
所以,我们就知道,“仁”字并不是单纯的数量的积累而已。“仁”字左边的这个单立人,表示的是普天之下不同身份的生活者,而右边的这两横,表示的是等同和等齐,组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对不同身份的人等而视之、将心比心。而且这个字还体现了,我们中国字的一个智慧,就是右边表示相等的两横,本身并不等长,因为每一个人他的性别、民族、文化,都不一样。我们先民在造字之初,就已经认识到并且承认这种不同。虽然有这种天然的不同,可是我们还是要追求平等、博爱的那种大同。
所以说在家庭里,我们孝顺长辈,我们友爱亲朋,这是仁;在社会上我们关怀弱者,待人友善,这也是仁;在共处,谋求共赢,这还是仁。
而且汉字还代表了,我们中国人的一种形象思维,即它抽象于万物,却又不失形象。他就像一幅画,生动地表现了文字的内涵。
比如,我们看到“安”这个字的时候,就好像静如处子,安居屋中。
我们写到“休”这个字的时候,就仿佛劳作之人,树下乘凉。
而我想到“仙”这个字的时候,就似乎人在山巅,临风长啸。
可以说这是其他表音文字,所无法体现的意境和美感。
如果把它比喻成,是平面几何的话呢,那拼音文字就有点类似于线性代数,而使用这种线性代数的外国朋友呢,也是有一点线性思维的,准确地来说就是我们普通人说的一根筋,有点儿轴。
去年的时候啊,我和几个同事组团去美国旅游,你也知道咱中国人旅游啊,总得买点什么吧,对不对?虽然我心里明镜似的,就这些东西全都是咱中国生产完运到美国去的。于是我就买了一些纪念品,一算账八十六。我给了收银员一百块钱,然后很自然地从钱包里,又掏出了一块钱递给他。这个动作大家都能明白什么意思吧?就是我给你一块钱,你找我十五,凑个整。这个在中国大家都可以理解,可是那外国哥们就一脸怀疑人生地看着我。“不不不不不”,把那一块钱还给我,然后拿计算机噼里啪啦一按,一百减八十六等于十四。然后打开“叮”那个收银机,一二三四五...十四,一沓。我也赶紧不不不,一,十四,十五。不,十四。十五。十四。十五。十四。十五。
我觉得,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误解呢,除了我们双方这个,思维模式的差异,还和外国朋友普遍缺少一点心算能力有关。
咱们汉字最大的优势,就是信息密度特别高。同样是背这个乘法口诀,你看我小外甥用中文怎么背。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很快就背出去了。但英国的小朋友,英语怎么背啊,One times one equals one, Two times one equals t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