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痹通药酒配合经方真武汤和六君子治疗尿毒症
湖北十堰徐吉善
中医虽无尿毒症的病名,但类似本症的记载,多见于历代典籍中。华佗《中藏经》云:“......寒则阴中与腰脊俱痛,面黑耳干,哆而不食,或呕血者是也。”又云:“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沫而颠晕,此水也。”
以上记载说明了由肾病而引起之小便不利,身瞤动,颠眩,视物不清,呕,不食等症状,很符合于尿毒症。对本病的认症则为“肾虚”“肾寒”,对治疗和预见也有记载。可见我国古代的医学家对于本病早已有所认识。我们对于尿毒症,即根据这些古代文献的精神,施以治疗,虽然我们接触的病例未能全部治愈,但也有幸获痊愈者。
案例一
兰某,已婚,女性,50岁,陕西白河人。因腹部疼痛4天,来我们门诊就诊。后通过双向转诊机制,入住市医院。
病史:患者十余年来,常有上腹疼痛,泛酸,服苏打后缓解,疼痛多与饮食有关,近四日上腹疼痛复作,以两肋缘为甚,就诊前一日,疼痛加重,持续不解,大便两日未行,小便如常,既往史从略。
检查:急病容,痛苦表现,皮肤无黄疸,头部器官阴性,颈软,心肺无征,腹壁普遍板硬,并有压痛,肝脾不易触及,膝反射存在。血压:100/200毫米汞柱,血象正常。临床诊治为胃穿孔合并腹膜炎。
建议转院治疗,入院后,先由外科做穿孔修补及胃空肠吻合术。手术进行良好,但术后血压一直很低,尿量很少,持续数日,减呈半昏迷状态,肌肉抽动,并测得非蛋白氨150毫克%。西医治疗无效,要求中医会诊。
会诊间,见患者神志不清,时而躁动,手抽肉瞤,尿闭,脉细肢凉。乃用仲景真武汤加减,配以痹通药酒,回阳利尿。药用西洋参45g、杭芍45g、白术45g、云苓45g、炮附片45g、生薏米45g,一日一剂水煎分三服,加痹通药酒每服20毫升,能自排小便,四肢渐温,肉瞤筋惕亦止,但依然神疲不愿说话。二诊时改用红参100g、白术45g、茯苓45g、车前子20g、牛膝20g、泽泻45g、生薏米45g,一日一剂水煎分三服,加痹通药酒每服20毫升,两剂后神智全清,排尿自如,精神略振,但感口干,改用党参45g、沙参45g、花粉45g、薏米10g、玉竹45g,配痹通药酒每次10毫升。经过三诊之后,著症好转,血压恢复正常,%。
案例分析本例由于手术后尿闭,而产生尿中毒现象,这种肾外型尿毒症,预后虽然较好,但对本例来说,西医治疗无效,服用中药配痹通药酒以后病情显著改善,可见中药和痹通药酒是起到作用的。
中医认为肾为胃关,职司开阖,肾气从阳则开,从阴则阖,初诊时,患者脉细肢凉,显然阳气式微,不能温养四肢。肾关因阳微而不能开,遂成尿闭,病在少阴,故用真武汤,鼓阳利尿,肾关得阳则开,尿毒之患可解。本例从利尿着手,配合使用痹通药酒疗效奇特。
案例二王某某,男性,未婚,25岁湖北籍。因全身浮肿,尿少,来我站就诊。后通过双向转诊机制,入住我院。
病史:患者于2013年7月底,感冒之后,出现眼睑颜面浮肿,检查尿中有蛋白,数天后浮肿消退,同年9月底,面部及下肢浮肿复起,尿量减少,诊所治疗无效,来我站寻医。既往史:15岁曾有“肾炎”史。
检查:慢性病容,皮肤苍白,颜面浮肿,扁桃腺中度肿大,颈软,心尖区有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右胸中下部叩浊音,呼吸音低右肺基底部有湿性罗音,腹软,肝脾未触及,无明显腹水症,阴囊及下肢均呈现凹陷性浮肿,膝反射存在,血压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