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琵琶曲_十面埋伏_乐谱版本比较研究.pdf

格式:pdf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琵琶曲_十面埋伏_乐谱版本比较研究.pdf

上传人:书籍1243595614 2015/9/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琵琶曲_十面埋伏_乐谱版本比较研究.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音乐理论· 大众文艺
琵琶曲《十面埋伏》乐谱版本比较研究
张一方(武汉音乐学院 430000)
摘要:琵琶曲《十面埋伏》具有极高的关注价值,无论是在音(三)音符的差异
乐会还是全国各大比赛,都把此曲作为保留曲目。本文旨在针对《十
面埋伏》流传下来的多个演奏版本,摘选出最为常见的四个演奏版《十面埋伏》的装饰音,大多在开头部分体现的较为突出,
本,结合其谱例,进行研究。先前的李芳园传谱,在乐曲开头,以满轮,扫轮来演奏(如谱例
关键词:琵琶;十面埋伏;乐谱 1),后来的演奏家多认为缺乏战前的士气。后来的版本,都用
了装饰音来模拟战鼓的敲响,乐曲开头的三个re(如谱例2),
一、《十面埋伏》李芳园谱,沈浩初传谱,李廷松传谱,刘头两个为装饰音,重音在第三个re上,意为战鼓的“咚咚咚”,
德海演奏谱之比较研究这样更利于演奏出战争之前的雄伟士气。
以上四个版本,全部采用的是章回式结构,除李廷松传谱例1: 谱例2: 又或者这样的装饰音:
谱外,另外三首从音乐的发展上来看,全曲可分为三大部分:
(一)战前准备(1-7段)刻画汉军阵营的威严形象(二)战
争过程(8-12段)描写激烈,紧张的战斗情景(三)战斗结束
(13-18段)最后部分以昂扬的情调和喜庆的气氛,表现了汉军尤其是后者,在现在音乐会中很常见,更易表达战前的战场
的胜利凯旋,也包含了项羽失败***。李廷松传谱共分为24个部氛围。装饰音扫拂的两个re,是大鼓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的展
分,音乐发展上与另三个版本相同,在表现手法上笔者认为比另现了大鼓的齐鸣。
三个版本繁琐,现代演奏家采用另三个版本居多。除李廷松传谱在吹打部分,李廷松版本在此部分加上了装饰音,意在展现
外的另外三个乐谱版本的谱面记谱都是18部分,但是为了达到好唢呐等吹管乐的****惯性的“口音”连带吹奏,听觉上近似唢呐。
的演出效果,一般会把后五段给删去,仅演奏到第13段,乐曲高使乐句显得自然流畅。但是其他版本的吹打部分没有加类似的装
潮部分就结束全曲。乐曲从战争的准备阶段开始(从列营到走饰音。(如谱例3,4)
队),节奏由慢渐快,以琵琶模拟战鼓声、浑厚雄壮;接着是一谱例3: 谱例4: 谱例5: 谱例6:其他版本
段吹打乐,全用轮指演奏模拟号角声。然后进行排阵、点将等
等,这都是古战争中必有的内容。
根据记谱和演奏版本的不同,下面分七个部分来对上述四版
本做一比较研究:
(一)速度标记差异(1)李芳园版本在开始一个满轮sol以后,就开始了扫轮,
在这四个版本中,对整首乐曲的速度要求不尽相同,具体标一个音分别是四拍,节奏明确,但表达战场开战前的气氛并不浓
记如下图: 厚。而沈浩初版本和刘德海演奏版,都是在开始以装饰音三个re
为一拍,慢起渐快,宽广而威武的展现了战前的严肃场面。在
时值上大大缩短了战前准备部分,大踏步的进入主题。(见谱例
5,6)
(2)在吹打部分,李芳园版本在吹打起初以每个音一拍的
速度行进,而沈浩初版本等其他版本都采用了在吹打前的“准
备”,采用一音两拍,渲染气势。(如谱例7,8)
谱例7: 谱例8:
(二)拍号的差异

另外在埋伏段的开头,时值的差异也是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