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发电企业的电改建议.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发电企业的电改建议.doc

上传人:jiaxidong_02 2015/9/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发电企业的电改建议.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发电企业的电改建议
自2002年实行网厂分离的改革后,电力体制改革再没有实质性动作。由于改革的不彻底,电力体制所呈现的新问题越来越多,甚至大有全盘否定电力体制改革之势。
这几年,广大的电力用户正在为改革的不彻底埋单, 全国几次上调电价就是实例。网厂分开的前几年时间,由于能源价格改革的不同步,全国火电企业巨额亏损,到现在都没有完全恢复元气, 形成当前的电力生态极其不好,在简政放权的今天,为维持电力的正常运行,国家和各省区市不得不仍然对电力的价格和安全生产等方面进行微观干预。
现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焦点是电网公司如何改造,庞大的电网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电力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羁绊。当前电力体制七大问题
以下几个主要问题,是电力体制改革必须面对和解决的。
一是电网建设滞后。这里说的电网建设滞后,主要是指省级及以下输配电网和电源送出工程建设严重滞后。网厂分开的改革,调动了发电企业建设电源的积极性,也是发电企业做大、做强的自身动力和相互竞争的结果。与发电能力的建设速度相比,电网的建设速度还是严重滞后,新建成的电源因送出工程建设滞后,有电送不出去已成为普遍现象。
而目前的电力体制和机制,调动不了电网企业建设除特高压、超高压电网外的积极性。电网企业热衷于建设特高压、超高压电网,是为了建设超级电网公司的物理准备,是出于对防止自身被拆分,也是电网企业做大做强的自身动力。
二是电网调峰能力不足,手段不多。2002年5号文已经明确,当时把电网的调峰电厂都留在电网企业了。十几年的发展实践证明,调峰能力建设和调峰的技术手段几乎没有什么进展。尽管前不久出现了风光储输工程,对风电和太阳能的并网会产生一定正面影响,但是微不足道。
抽水蓄能电站是目前最好的调峰手段,深度的调峰能力也是建设智能电网和接受众多分布式电源的基础,是好电网的标志。由于电网企业不积极,十年来基本没有什么新的抽水蓄能电站出现。相对电力装机规模和电网容量,这点调峰容量简直微不足道。
为解决电网的调峰问题,有些地方政府不得不出台电厂深度调峰的奖励政策,给深度调峰电厂一定的资金补偿。深度调峰超低负荷运行,尤其是锅炉的启停调峰,给电厂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高煤耗和热能的损失,这部分损失直接造成电厂运行成本的升高和运行工况恶化,带来设备的加速老化。尽管电厂得到一定补偿,但是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有悖于我国当前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的趋势。
三是新能源发展受电网限制。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不应该受到任何限制。大力发展风电和其他新能源,或创造条件发展风电和新能源,尽量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降低碳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共识。
但来风的不确定性,决定风电的峰谷时段不可能与电网的峰谷时段完全吻合,这是电网限制风电大发展的理由。但正是来风的不确定性,才倒逼电网增加调峰手段,加快调峰能力建设,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不解决电网调峰能力不足、电网建设滞后的问题,却怪罪风电发展速度太快,实在是南辕北辙。现在,由于接入电网工程跟不上,有电送不出成为普遍现象,风电企业不得不自行建设入网工程。
四是电网科研机构不能公正。已有的电力科学研究机构都是电网的所属企业。2002年那轮电改将国家电力科研机构归属***,各省、自治区的电力科研机构也都归属各省电网公司。实践证明,这些电力科研机构不能站在公正的立场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