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文档名称:

日本公共艺术历史与现状.doc

格式:doc   大小:573KB   页数:4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日本公共艺术历史与现状.doc

上传人:tswng35 2018/9/28 文件大小:57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日本公共艺术历史与现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日本公共艺术的历史与现状(图)
【作者:韩文华 来源:《奥运文化与公共艺术》
《开放的咖啡杯》让_皮埃尔_莱纳德(法)
《门》柳健司(日)
引言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的东海岸,与中国相邻。,虽然论及文化传统远不及中国深厚和悠久,但是其经济实力不容小觑,尤其在公共艺术领域,日本的成就有目共睹。据不完全统计,时至今天,全日本包括学校、社区、街道、各类机关团体在内已拥有超过六万件公共艺术作品,人口与公共艺术数量比竟达到2000比1,这一点真正体现了日本国民对于公共艺术发展的高度重视。不同的民族创造了不同的历史文化,不同的文化、时代、地域产生了不同的公共艺术。相信,分析、研究日本的公共艺术理念将会对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随着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城市迅速膨胀,工业社会带来对居住环境的诸多负面影响开始引起人们的反思,也迫使日本政府调整城市发展模式,努力提高和完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质量。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城市景观的创造活动”并迅速普及到全国,这种活动大多是地方或居民自发的,艺术家利用当时的机会与民间活动融为一体,创造出很多优秀的作品。进入80年代,日本对城市环境的改善非常重视,大量的资金投入,媒体的大力宣传,政策规划与设置执行层面的不断完善,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经过多年建设,环境质量显著提高。至此,日本已逐步形成注重政府行为、注重市民参与、注重文化保护三个方面,体现出系统性、科学性、艺术性、休闲性和以人为本的现代公共艺术理念。
     城市的公共空间意识得到了大家更广泛的关注和重视,除了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外,也得益于城市公共艺术家和设计师与其他发达国家广泛交流所获得的先进思想。日本是最早接受西方现代设计理论的亚洲国家之一。这一点我们在日本许多城市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中可以充分领略到。不仅如此,透过作品本身,我们还可以感觉到一种更深层次的、更理性的东西,它与日本民族特点相融合,造就了日本公共艺术自身鲜明的个性。
     本文从公共艺术概念定义、日本公共艺术的缘起及发展历程、公共艺术家对公共性的理解、公共艺术主体问题以及公共艺术制度、公共艺术与公众参与、日本公共艺术工程的运作模式等不同角度对日本公共艺术的发展作了梳理和分析,特别是以
“FARET立川”公共艺术工程和东京新宿“I-LAND”公共艺术工程为典型,进行个案分析,以更直观具体的方式介绍日本公共艺术工程的运作模式。通过对日本公共艺术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会发现日本当代公共艺术的发展有诸多经验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第一章日本传统园林艺术与当代公共艺术的开端
     一、园林艺术——空间意识的出现
     日本公共艺术鲜明的个性离不开地域文化根基。日本的艺术向来崇尚自然和禅意,古代日本庭院设计师利用自然素材进行创作,同时改造空间,融入个人宗教修养,通过高度感性的设计与整合,使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互融会,表现出超然的宇宙观,对人产生某种意义而激发思考。日本传统庭院具备了这样的特质,可以看作是传统景观设计对空间要素的表达,体现的是一个民族宗教的审美情操。日本古代的庭院设计虽然并非公共艺术精神的体现,却影响了日本后来形成的公共艺术基本特征——整洁的秩序感。
     日本园林艺术在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下,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逐渐形成日本的民族特色。中国汉末开始,日本不断向中国派遣使者,全面地对中国文化进行研究学****日本飞鸟时代(522年~701年)佛教的传入使日本民族受到强烈激荡,并且深入影响了园林艺术理念。佛教所宣扬的人生观、宇宙观被吸收并表现在园林设计中。例如,象征宇宙中心的“须弥山”和“无热恼池”被物化为山石与池水。到了奈良、平安时代,中国道教的经典、长生信仰、神仙信仰、方术等大量传入日本,对古代日本的政治、宗教及民间信仰、风俗****惯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日本园林艺术也融入了新的语汇,丰富了表现形式。象征长生不老之地的蓬莱仙岛,被表现为细小的苍石砂砾,已成为传统日本景观特色。到了镰仓时代(1192年~1333年)禅宗在日本兴起,禅学的精深思想和哲理进一步融会贯通在日本的园林艺术中,集中体现在日本枯山水庭园设计当中。枯山水庭园属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禅宗思想与艺术的审美体验在这里交融,虽然它们分属艺术与宗教两个不同的文化领域,二者的根本性质却是相通的。禅悟所求即在万象之中体悟生命的原本面目,从而达到精神的圆满与永恒,艺术审美体验是超功利、超理智的,这种性质正是禅向艺术渗透的内在因素,也是禅文化与日本园林艺术发生联系的契机所在。正是由于禅悟的哲理更接近园林的意象,使枯山水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