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高三语文咏史怀古诗歌.ppt

格式:ppt   大小:268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三语文咏史怀古诗歌.ppt

上传人:wxc6688 2018/9/29 文件大小:2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三语文咏史怀古诗歌.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咏史怀古诗歌 赏析训练
一、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咏史与怀古诗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
1.“诗”与“史”的结合:即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2.“咏史”和“言志”的结合:作者因对现实政治强烈关注,因而引起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咏史只是一个“由头”,言志抒怀才是最终的旨归。
3.“古”与“今”的结合:借古是为了鉴今,咏古是为了叹今。由眼前所见,引发思古之幽情,由凭吊古人引发对当今社会或作者自我遭际的感慨和思考。
二、鉴赏方法

疏通文意,读咏史怀古诗,首先要对作品涉及的史实和人物有所了解,这就要求平时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并且在阅读一首诗时,细读注解。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乌衣巷在南京,东晋时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地,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曾居于此。朱雀桥在秦淮河上,与乌衣巷相邻。两地昔日繁华鼎盛,而今荒草斜阳。今昔对比,令人不得不叹惋人生的多变,世事的沧桑。
。咏史怀古诗
或感慨壮志难酬,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或忧国忧民,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或批判统治者的奢侈***逸,如杜牧的《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或感慨昔盛今衰:如姜夔的《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或对历史事件作冷静的思考,如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的失败的历史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或就史实借题发挥,以古讽今,如李商隐的《贾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咏史怀古诗写作上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力铺垫;后抒情议论,点明主旨。还有一些只叙述描写而不加议论,给读者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在不尽的回味中引发深刻的思考。另外,对比、用典、化用、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等手法的广泛运用,也是此类诗歌写法上的特点。
三、训练题目
例1: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例2: 江城子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分析:题干已经给了我们一定的提示,交代了诗歌的主旨是表现历史的沧桑,这就为我们答题指明了方向,“历史沧桑”也正是诗歌所要表现的“深意”。解题时把“水”与“月”的象征义与诗歌的主旨结合起来就行。
例3: 山房春事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一二句先从视觉写梁园的繁盛不再。仰望空中乱鸦翻飞,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写尽了梁园的衰败。三、四句作者别开生面,从“庭树不知”的角度以乐景写哀情,其吊古之情便愈见伤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