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1个老兵对往事的回忆.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个老兵对往事的回忆.doc

上传人:rita291961 2018/9/29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个老兵对往事的回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个老兵对往事的回忆
乌丹镇南郊一处平房院内,居住着一位革命老人,叫邹喜春。八十岁高龄,眼花耳背,步履沉重,矮小微胖的体区内,却仍然蓄积着足够的火气。
1927年,邹春喜出生在翁牛特旗梧桐花镇西大道村。九岁丧母,家贫如洗。稍大,弟兄三人就跟着父亲给地主扛活,打短工。十七岁时为了生计,举家东迁乌丹,依然靠耪青、干零活勉强填饱肚子。
1947年,二十岁的邹喜春在“翻身农民保卫胜利果实”口号的倡导下,离开正在鼠疫大流行的故土,成为东北民主联军八纵的一名战士。邹春喜所在的部队在赤峰街住了一宿后,第二天赶到平庄飞机窝旁边驻扎。当了兵却没有枪,只是发个“撸杆炮”,平素把炮弹扎在腰间,围成一圈儿。连长说,想使个好枪很容易,到敌人手里去夺嘛。
冬季,邹春喜随部队行军赶到老爷岭。给养缺乏,经常饿肚子。绝处逢生,部队发现了土财主的花生窑、芝麻窑,每人往干粮袋里装了些。山陡路崎岖,又没有像样的鞋袜,战士们两脚全是血泡,破了再结成硬痂。过北镇到新立屯,部队遇上了国民党的一个师,猛烈开火,东北民主联军死伤很多人。部队新兵躲,装备差,战斗力不强,靠着一种顽强的战斗精神,愣是取得了辽西四战四捷,没让国民党军队讨到半点儿便宜。
锦州外围有个杨杖子,地方不大,战略位置重要,前后打了两仗。第一仗打的是国民党王铁汉的队伍,邹春喜所在的东北人民解放军133师398团二营四连驻石门子,只有寥寥几户人家,村里没有水井,吃水得用毛驴到远处去驼,手里没抢,到敌人手里夺来机枪。三排机枪班长李长发负伤,邹喜春和战友华泽宇、甄长春勇敢的顶上去,三挺机枪扫射过去,打死敌人一个中尉排长。1948年9月,辽沈战役发起,
八纵担任由东北向西攻打锦州的任务。行军途中饥饿难忍,不得不拔路旁地里的萝卜缨子填进嘴里,塞满肠胃。
10月14日上午10时,对锦州城的总攻打响。东北野战军千余门炮率先开火,一时城塌堡飞,烟尘弥漫。翌日下午6时,冲入市区的各纵队在老城胜利会师,全歼残敌。同年12月,邹春喜所在部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45军,营部通讯员邹喜春光荣入党。
八年军旅生涯,邹喜春老人最难忘的是天津外围的一场战斗。1949年1月14日攻打天津总攻开始,邹喜春所在营从民权门攻入,正从金汤桥进攻,路过一个大院子,听见里面有人,一个战士爬上电线杆往院子里一看,里面全是敌人。营长让那个战士喊话敦促敌人投降,敌人却开枪把那位战士打死。随即,院里的敌人纷纷将拔了的插销六零迫击炮和手榴弹扔了出来,一个战友当场牺牲,营长也挂了花。邹喜春和班长谢凤祥抬起营长向南面跑去,南面暗炮的敌人也开了枪,急切间跑进路西的一个大院子。这时,驻有敌人的大院被教导员带领战士攻破,俘虏了敌人,炸掉了暗堡。教导员命令收拢部队,发现只有五连和四连的一个排跟了上来,其余部队不知去向。教导员急了,派通讯员邹春喜和另一位战士去找,下的是死命令:一定要活着,把打散的部队全部带回来。两个人顺来路往回找,跑到护城河边上就跳了下去,正好跳到被炮弹炸开冰面的河里,嗓子早就渴得冒烟,捧起水来就喝,水是臭的,根本咽不下去。爬上岸向西沿路找去,对面跑过来一个挎着卡宾枪的敌人通讯员。暗中飞起一脚将敌人踢到,缴下枪来拖到一旁审问,原来他是去对面
敌人用麻袋堆起的工事里送信,途中看见一个院子里有不少“共军”。邹春喜命他带路去找,果然找到了失去联络的两个连队,成建制全须全尾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