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 2 2
《史林》2004 年第 5 期
陈寅恪“山东集团”辨析
仇鹿鸣
[摘要] 陈寅恪常将山东集团与关陇集团对举, 对此学界注意不多。通过对陈寅恪相关论述的梳理和
对相关史料的辨析, 可以看出山东集团中山东豪杰、山东士族两个层次在隋末唐初政治斗争中具有不同的作
用和地位, 陈寅恪对山东集团的观点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补充、修正, 由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地域歧视对政治运
作的影响则需要进一步加以重视。
[关键词] 陈寅恪; 山东集团; 山东豪杰; 山东士族
[中图分类号] K295.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1873 (2004) 05 0070 07
[作者简介] 仇鹿鸣, 硕士研究生, 复旦大学历史系 200433
政治集团理论是陈寅恪先生(以下敬称略) 解读我国中古政治史一把重要的钥匙, 陈寅恪通过研
究隋唐时期不同的地域范围内所积聚的特殊的政治、军事势力, 指出在隋唐政治史上活跃着两大政
治、军事集团:“关陇集团”和“山东集团”。对于“关陇集团”, 陈寅恪定义得相当明确: 融合其所割据关
陇区域内之鲜卑六镇民族, 及其它胡汉土著之人为一不可分离之集团。①对于“关陇集团”这一概念界
定及其延续时间, 学界对此已多有讨论, ②但对于陈寅恪在研究之中常用于与“关陇集团”进行对举的
“山东集团”, 学界尚措意不多。而陈先生在研究过程更注重对“关陇集团”的阐释发覆, 对于“山东集
团”的表述则显得较为复杂与散乱, 对于存在于山东地区的政治、军事势力的称呼, 提出了多种不同的
说法。笔者试图通过对陈寅恪著作中相关论述的梳理, 对陈寅恪的“山东集团”理论略加辨析, 以求教
于方家。
陈寅恪对“山东集团”的定义及其论述
陈寅恪对于“山东集团”的论述集中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一书和《论隋末唐初所谓“山东豪
杰”》、《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两篇论文之中, 在其他论文与《读书札记一集》中尚有一些相关的
论述。
通过笔者对陈寅恪著作中有关山东地区的政治、军事势力论述的粗略统计, 陈寅恪对隋唐时期山
东政治势力的表述共有如下 17 种: 1、山东集团; 2、山东士族; 3、山东贵族; 4、山东旧族; 5、山东旧门;
6、山东之大族; 7、山东之高门; 8、山东盛门; 9、山东武人; 10、山东豪杰; 11、山东豪杰集团; 12、山东武
装农民集团; 13、河北英俊; 14 山东豪雄; 15、山东寒族; 16、山东地域; 17、山东系统。
笔者以为陈寅恪对山东地区政治势力的表述大体可分为 4 类:
第 1 类用于泛指整个山东地区的政治势力, 如山东集团、山东地域、山东系统等。但陈寅恪对此较
①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年版, 第 14 页。
②学界关于“关陇集团”的讨论可参见胡戟主编《二十世纪唐研究》“关陇集团”条目下的介绍评析,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第 25- 27 页。
· 07 ·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βλ
βµ
βκβν
为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