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三苏文化高层论 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4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三苏文化高层论 论文.doc

上传人:rita291961 2018/9/29 文件大小: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苏文化高层论 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三苏文化高层论坛论文
从“眉山两苏先生神道”碑的发现
谈苏轼、苏辙葬郏问题
杨晓宇
摘要:本文结合新发现的“眉山两苏先生神道”碑,详细分析论证了该碑的真实性,和碑体所蕴含的多方面资料与史料,认为苏轼、苏辙葬郏的不容质疑。并对霍山说产生的原因给予初步探讨,批驳了有关媒体不负责任的报导。
主题词:两苏、神道碑、葬郏问题
最近,个别地方新闻媒体重新掀起了质疑郏县三苏墓冢真实性的微澜⑴,但即便微澜不惊,也不能任由风浪起,搅翻一江波。故此,本文结合所掌握新发现的“眉山两苏先生神道”碑的资料,就苏轼苏辙葬郏问题再作论述,以正学界共识与社会视听。
一、两苏神道碑的发现
也许是苏轼、苏辙在天有灵,尽管多部史料记述:在元代至正十年(1350)冬,郏县尹杨允拜谒苏坟,见只有“二苏”葬于此,便感叹道:“两公之学实出其父老泉先生教也,虽眉汝之茔相望数千里,而其精灵之往来,必陟降左右,盖未始相远。”于是就将苏洵衣冠葬于两公冢之间,始称“三苏坟”,并建造三苏祠⑵。但在郏令杨允敬封苏洵衣冠冢之前,两苏坟留下实物目前极少,只有根据《郏县志》的记载,我们才知道大概情况。而就在《扬子晚报》发文的2013
年4月之后不久,我市苏学工作者却意外发现了足可证明两苏葬地的碑刻。因其碑上书“眉山两苏先生神道”双行八个遒劲有力的篆书刻字,就简称其为“两苏神道碑”。
两苏神道碑是在郏县一个李姓村民家中发现的,听存碑者说,该碑原在薛店通往苏坟的神道旁。大跃进时,一些石碑被毁于石灰煅烧,唯这块石碑在修建郏县薛店小桥时,用作桥面被存留下来。厄运过后,到文革时期,红卫兵大破四旧,又把该碑掀了下来,准备作为四旧砸毁。该村民冒着被批斗的危险,把石碑连夜偷运回家。为了保护石碑不被毁坏,他把石碑反埋厨房门口地下。如今,该村民已经作古离开人世,其子遵从老人嘱托,担起了护碑的责任。直到近年,才敢翻出让村民观看。
去年5月,我市三苏文化爱好者闻讯后,托朋友到该村民家中查访,并拍了照片,回到平顶山市之后,与笔者进行了多方研究查证,在新编《郏县志》中,《三苏坟完碑、碣情况表》内,并没有此碑记录。那么,清代同治三年的《郏县志》所载“二苏神道碑:题曰:‘眉山两苏先生神道’。元,虞伯生书。”⑶极有可能与此有着极密切的联系。当时第一感觉就是,这通碑对于进一步研究苏坟的历史变化,有着极重要的实物佐证与史料参考价值。
二、两苏神道碑的内容阐释
月余之后,我们到存碑者家中再次走访认证。该碑为青石刻勒,高240厘米,宽75厘米,已无碑额和碑座,现尚在李姓村民家中躺放,面向青天
,似向人们诉说着身历的沧桑。除碑文“眉山两苏先生
神道”八字为篆书外,碑上还有两行题跋楷书。一行是“苏文忠文定两公神道碑岁久损裂郏县知县山左夏联钰重为立石按旧题篆书之守苏坟僧智慧双钩上石并书跋”。另行为:“光绪二十二年岁次丙申四月立,石工朱修成刻字。”
在这儿,需对碑文加以说明:
1、从碑文看,该碑不是两苏神道的原碑,而是由光绪年间时任郏县县令的山东人夏联钰主持重立。原因是原碑饱经风雨剥蚀,日晒水激,岁久开裂,不能再保存,可想而知原碑历史悠久。经查《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三)资料:夏联钰为山东省济宁直隶州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光绪六年(1880年),参加庚辰科殿试,登进士三甲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