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全面介绍航拍的学意义即航拍的作用,航拍的价值.docx

格式:docx   大小:7,00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全面介绍航拍的学意义即航拍的作用,航拍的价值.docx

上传人:653072647 2018/9/29 文件大小:6.8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全面介绍航拍的学意义即航拍的作用,航拍的价值.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全面介绍航拍的美学意义即航拍的作用,航拍的价值自航拍的兴起,红点航拍就开始在航拍行业中摸索,至今已经3年多了,2015年规模化运营,服务于华东地区,积累了不少航拍经验,航拍实力强大,航拍服务完善。更多详情请百度搜索“红点航拍”。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中,中国电视界出现了一个似乎未曾为社会大众所瞩目的重要传播现象:以纪念和庆祝新中国诞生60周年为契机,为反映各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全国许多省、市的电视机构悄然兴起了一股电视航拍热。在2009年底,以“电视航拍”为关键词组,通过百度与谷歌两大搜索引擎进行检索,人们可以发现,因特网上报道中国各地电视航拍消息的中文新闻网页分别达到约396,000篇(百度)和约192,000条(谷歌)之多[1]。这表明,随着中国各地经济、技术实力的提升,随着航空器、陀螺稳像系统、自动跟踪系统、摄像机制作技术和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等方面的进步,航拍作为一种新兴的表现手段被运用到重大题材电视纪实作品的创作中,已经蔚成一时风气。然而,对于纪实电视而言,航拍具有怎样的表意优势与特点?或者说,航拍对于纪实性电视节目的制作可能具有哪些艺术传达方面的增效功能?这对于处在当今新传媒技术条件下的电视制作人,包括对那些已经采用了航拍方式的电视制作者而言,都是一个未必尽然知晓的、有待探索的领域。而对航拍在电视艺术创造与电视文化生产上的表达功能之自觉,对于运用航拍手段的电视作品品质的提升,是相当重要的前提。因此,在我国电视业界越来越多地采用电视航拍作为大型纪实电视作品表现手段的今天,对它进行学术探究已是恰逢其时。可喜的是,由福建广播影视集团海峡电视台摄制的大型航拍电视纪录片《天翼·飞越海西》,其摄制实践在这方面给了人们以某种独特而可贵的启示。电视航拍,首先意味着一种“换个角度看生活”的易位观照方式以及随之而来的新鲜审美感受。熟知不等于真知,新意则常常带来美感。易位认知和异向观察对于人们获得对事物的准确把握和全面感受,对于增进艺术作品的美感魅力,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与地面常规拍摄主要采用平视或仰视角度相比相比,电视航拍采用的是一种“背负青天朝下看”的鸟瞰式角度,这带来了观照我们周遭熟悉的人间景象的新鲜角度。我们所熟知的许多事物,无论是它的外观形象、场域特点还是与周边事物的空间关系,都会由此生发出不同的全新特点来。这不仅造就了视觉感受的新的维度,为作品带来地面常规性拍摄所无法具备的新颖感受,也使事物的形象呈现出更为多维的面貌,使我们对它的认知因为异向的观照而变得更为全面而深刻——就像《飞越海西》的作者们在纪录片的分集简介中所感叹的那样:“熟悉的家乡因为变化,因为距离,第一次让我们觉得陌生而又如此美丽并富有生机”。电视航拍,同时也将一种崇高或曰壮美的境界注入了纪实性的电视作品中。西方美学中所谓的崇高与中国传统美学所谓的壮美,常常伴随着事物外部形象在体量上的巨大,倚赖着它与日常事物形象相比较而显出的反常出奇,因而,它在自然美甚至整个现实美的范畴中,必然是稀罕少见的。在地面常规性的电视拍摄中,作为审美对象的山河大地或人工造物本身可能具有的崇高或壮美,又每每因为观察者的过于贴近,视域受到局限,而难以表现甚至难以发现——古人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抒发的正是如此境况中的遗憾。如果说,常规地面拍摄中的壮美常常来自对象,电视航拍中的壮美则主要来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