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幼儿剪纸活动的有效指导
浅谈幼儿剪纸活动的有效指导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他认为剪纸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养成独自消遣的好习惯,二是可以练习手筋。”也就是说,剪纸可以使孩子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可以使他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同时也让孩子们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和创造民族剪纸文化,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这对培养幼儿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具有重大的作用。
但是,过去我们对剪纸教学不够重视,具体体现在
1. 我们不难发现,剪纸在美术课程中所占比例较少,一般只安排在中大班,而对小班幼儿剪纸教学活动缺少应有的关注与必要的思考。剪纸内容局限在圆形的窗花、花边等,使剪纸活动显得单调。有的教师怕使用剪刀不安全、干脆不上剪纸课。
2. 剪纸教学的方法陈旧。幼儿的剪纸教学活动停留在模仿、灌输、手把式的阶段,即教师怎么教幼儿怎么学。这样儿童生命的脉搏以及内在的精神生活就很少有机会自然地表现出来。针对以上一些状况,我结合我班特点,有意识的摸索幼儿剪纸教学的指导策略,我是这样做的
一、创设剪纸艺术的视觉环境,激发兴趣。
由于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平时接触的很少,所以作为老师首先就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视觉环境,我找来大量优秀的作品让幼儿欣赏,如:陕西、山东、江南的民间剪纸,也带幼儿参观欣赏了幼儿园内剪纸专栏,同时在楼道两旁、教室走廊布置老师用剪纸的方法制作的京剧脸谱及大班幼儿创作的剪纸作品。为了唤起幼儿探索的欲望,我们还在班级设置了剪纸展区,如:“快乐剪剪剪”、“剪一剪变一变”,把每一个幼儿的剪纸作品在用不同颜色的纸盘衬托展出,创设让幼儿能与之“对话”的环境。实践证明,有幼儿参与的环境更加让幼儿有欣赏、研究的兴趣,也更能调动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关注。在这过程中我还大胆设想;让剪纸与抽象派作品结合起来,于是我让幼儿欣赏了一些抽象派大师的作品,让幼儿了解似像非像且具有无比想象空间的抽象作品,这欣赏活动,大大激起了幼儿的剪纸兴趣。
二、制定目标确定活动内容
我试图打破原有教材的局限,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分阶段进行,小班上学期以撕纸为主,运用撕纸活动锻炼手指肌肉的灵活及力度。内容主要以小朋友熟悉的水果、蔬菜、小草、小花、可爱的动物为主,必须先教他们怎样把纸撕开,接着我们再从撕长条纸入手,先撕彩带,或者面条,要求幼儿撕开变成长条就可以了。逐步提高要求,一学期以后,幼儿已对撕纸有了兴趣,大多数幼儿都能手眼协调地进行撕纸了。小班下学期就开始剪纸课程,我根据幼儿的特点制定目标,选择内容,把基础训练与自由的艺术创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1、进行分阶段基础训练,首先教幼儿练习怎么使用剪刀,怎么剪直线、曲线、圆形、梅花形、、、、让幼儿理解什么叫对称等等。我设立了剪纸活动区域,提供给各种废纸和剪刀,让幼儿自由地、宽松的进行剪剪,粘粘。为了安全和保证学习效果,我分批让幼儿进入剪纸区,教师则在一旁观察、鼓励幼儿的活动,并保护幼儿在活动中使用剪刀的安全。同时,利用集体教学活动时间让孩子剪剪简单的图案,如:折叠后一刀剪成一个苹果、一条手帕等等,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了怎样拿剪刀才能将纸剪开,剪纸时左手该怎样配合。幼儿会使用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