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当涂职教中心校本教材实施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93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当涂职教中心校本教材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tswng35 2018/9/29 文件大小:9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当涂职教中心校本教材实施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当涂职教中心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2015年—2020年) 
校本课程是以国家制定的课程大纲的基本精神为指导,在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在明晰了学校自己的办学宗旨、教育哲学理念的前提下,根据本学校本地区实际情况,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并充分利用学校、当地区域和学生家长等课程资源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小组为开发主体,校长、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与的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
改革过程。
一、开发背景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特色鲜明,是安徽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马鞍山市三产服务业培训基地。
学校名师荟萃、校风优良、管理严格、特色鲜明。学生基础扎实、素质全面。我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积累了丰富的育人经验,赢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学校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鲜明的办学特色、开放的视野成为一面旗帜。

学校坚持“厚德、强技、尚新、敦行”的校训,以“德高、精艺、敬业、善导”为教风,以“修德励学、强技立业”为学风的办学思想,以“德技同行、创精彩人生”为育人模式。确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办学以教师为中心,实现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发展,学校与区域的和谐发展”的发展目标。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刚刚起步,在校本课程开发体系的序列性、教师开发方案的规范性、课程内容的实效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课程管理以及课程评价的科学性等方面需要建立和进一步完善。

(1)区域资源丰富
学校地处马鞍山市和芜湖市之间,交通方便,自然环境优美,设施设备齐全。学校周边有马鞍山高新技术、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交通便利,商业发达,经济水平较高,市民生活富裕。另外,学校
距离马鞍山市不足20公里,那里有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三所、安徽工业大学等高校二所。这一切就形成了学****氛围浓厚和很高的人文素质。同时,周边单位与学校关系和谐,能得到人力、物力和智力的支持。这一切又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教育资源优越
学校有网络、信息化教学资源充裕.
(3)人文环境独特
当学校走过30年多,在全面审视学校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学校正寻找新的学校文化生长点。有千年古镇姑孰镇,有绝代诗人李太白的故居采石、大青山。“自强不息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文化,“净化、美化和文化”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重视“科学”与“人文”的相融,教师文化倡导“团队”与“创造”,学生文化则构建“自主”与“合作”。这些文化的建设,既立足于眼前,更着眼于发展,它将整个学校构筑成一个和谐融合、自主开放的现代化学校文化生态系统。
(4)财智资源充足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已经实现了课堂教学手段的信息技术化,校园智能化。
学校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素质全面的教育教学管理队伍和优秀的教师队伍。
学校建立健全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机构,形成了由学校“新课程设置委员会”领导,“校本课程开发中心”负责组织,各教研组负责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网络。学校为相关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科研经费、科研指导和政策支持。
二、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定位
校本课程的开发目标定位是关系到校本课程能否开发好的重要前提,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定位为:突出主体、重视基础、着眼发展、关注技能。
突出主体:
课程编制以学校为主体,充分体现本校特色。
课程编制充分尊重师意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
课程的编制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
重视基础:课程编制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每个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着眼发展:课程编制应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关注全面:课程编制以全面的、互补的课程设置来促进学生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三、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它的开放性和复杂性,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
为确保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坚持以下四项原则。
可行性原则:从本校教师实际特点和学校资源现状出发,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制定校本课程。
互补性原则: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通过校本课程的设计,使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能相互协调地发挥整体的育人功能。
特***原则:从学校实际和办学特色出发,从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从学校教师的特点出发。课程设置利于形成学校特色,发展学生特长和发挥教学的特点。
多样性原则:课程设置从社会多样化需要出发,培养多样化人才,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门类供学生选择。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