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正解.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正解.doc

上传人:sbuufeh058 2015/9/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正解.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正解
【摘要】“依依”是“柳芽茂密的样子”的意思,整句话意思是“当初我离开的时候,柳枝才刚刚长出新芽甚为繁茂,才刚是开春的季节,而今我解甲退役终于回来了,这时已是大雪纷飞的隆冬。”以春冬相隔喻征途漫漫。
【关键词】诗经采薇依依雨雪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句出自《诗经?小雅?采薇》,《采薇》一诗是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这句诗脍炙人口,久为传诵,被称为《诗三百》中最佳诗句之一。对它的阐释已有1500年的历史,其中刘勰在《》中说:“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拟雨雪之状。”可见依依这个词写得有多好。按照通行注解,杨柳:古诗文中杨柳通用,泛指柳树,柳者,留也。依依,轻柔的样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在王夫之的《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他的评价意思是说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王夫之认为走在回乡路上的士卒心里是
“乐”的,这种理解未必正确。这位士卒一直非常牵挂家里,心里非常痛苦,当他终于能够结束服役回家的时候,他的心里不只是单纯的高兴,而是百感交集。他希望马上能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而同时又会不由自主地担心家里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因为自己离开家已经很久了。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对比给他一种不胜今昔之感,正符合此时他复杂的感情。
“依依”如果解释为柳枝随风飘拂、轻柔相依的意思,意境大胜,宛如柳枝相互靠近依依不舍。近日拜读郭在贻先生《训诂学》,该书第69页讲到“依依”乃是茂盛的样子。郭在贻先生说:“依依与霏霏相对,霏霏指雨雪之密,依依亦当指柳条之茂密也。依是影母字故有茂盛义。高亨《诗经今注》引一说‘依借为殷,殷殷,茂盛貌。’其实因声求义,依字自有茂盛义,不必谓为殷字之借。《诗经》‘依彼平林’,《毛传》依,盛貌。是其证矣”。
历史上关于《诗经》这句话的注解分为两派,第一种观点认为“依依”是轻柔飘拂之意,比如《汉语大词典》就把“依依”解释为“轻柔披拂貌”。向熹的《诗经词典》解释为“依依,柔嫩婀娜的样子”;第二种观点认为“依依”当为“茂盛的样子”,毛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韩诗薛君章句曰:依依,盛貌。毛诗无传。据《诗经》‘依彼平林’传:依,茂木貌,则依依亦当训盛,与韩诗同。依、殷古同声,依依尤殷殷,殷亦胜也。”我认为第二种解释是正确的。
古人注解均未说明到底是什么茂盛,其实依依茂盛的并不是郭在贻先生在其著作《训诂学》中所提到的柳枝,而是柳芽,是柳枝上面繁茂逼人簇拥在一条在线的柳芽。所以此处
“杨柳依依”说的是柳芽刚冒出来不久那种稠密的样子,并不是说柳条多么茂盛,因为柳条茂盛体现不出开春这个节气,夏季柳条在柳叶的修饰下更为茂盛,也不是长成柳叶后随风依拂。朱熹在《诗集传》中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去声)雪霏霏(芳菲反)。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叶于希反)。(赋也。杨柳、蒲柳也。霏霏、雪甚貌。迟迟、长远也。此章又设为役人、预自道其归时之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