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2课时)
《滚滚长江》教学设计
西安市周至县第七中学黄彦举
一、【课程标准及解读】
本节课课程标准要求是“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的概况”。
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在中国河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本条课程标准的内容来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
,上、中、下游的河流特征及划分点;
,知道长江的开发利用状况。
二、【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的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包括长江的源流概况,上、中、下游的分段及自然特征,巨大的水能资源,“黄金水道”四部分内容,属于对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我国河流众多,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和最重要的河流。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之后学习的,因此,学生有一定的河流知识基础。对于长江的源流概况和上、中、下游的分段及自然特征,教材通过地图、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长江的概况了解。对于长江巨大的水能资源,教材介绍比较详细,除了地图、图片,还增加了阅读材料,因为八年级学生对于落差、势能这些物理概念比较难以理解,需要细细解读。对于“黄金水道”,教材比较简略,仅通过文字材料予以介绍,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二)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水资源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河流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长江是我国流程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同时长江沿岸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因而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因此,本节课长江的知识属于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非常重要。
本节课内容与前后几节教材的内容紧密联系。具体表现如下:一方面,关于长江的位置、地形、气候及河流特征等与在前面所学过的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关系密切,而且与后面要学的交通、区域地理等知识点关系密切;另一方面,长江流域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有关长江的地理知识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对于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开发利用的学习,将进一步提升学生读图、绘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提升学生对已学过知识的应用能力,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已有知识的迁移、巩固。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学过有关地图、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的知识。在本章第一节中国的河流中,他们已初步掌握河流的分布和分类、水文特征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本节课是对前一节课知识的延续。
,他们比较喜欢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对山川河流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来。
,他们一般都具备读图分析能力、概括归纳的能力,能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解决一些地理疑难问题。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流经省市区和地形区及上中下游的特征。
;分析长江在综合开发利用的问题。
,并根据河流落差分析水能丰富的河段;学会在地图上查找长江干支流;学会绘制长江干流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
,建立空间概念;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我国在长江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