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试论郭沫若诗歌之英文翻译.pdf

格式:pdf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试论郭沫若诗歌之英文翻译.pdf

上传人:wh7422 2015/9/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试论郭沫若诗歌之英文翻译.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试论郭沫若诗歌之英文翻译北塔中国作家协会现代文学馆���疭�摘要:自从��年起,郭沫若的诗歌被译成英文的不算很多,但也不少;不过,针对不同译本的整理、综述、比较或是评论鲜有专题研究,在极少的研究论文中也有不足和偏颇。本文对这些不足进行了补充,对偏颇进行了辩正。以文献列举的方式,,文章还对具有代表性的贡献比较大的几家如勒斯特和巴恩斯、许芥昱以及张培基等的译文进行了分析和评论。关键词:郭沫若;诗歌;英文翻译���������������一已有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自从��年起,郭沫若的诗歌被译成英文的不算很多,但也不少:不过,正如四川学者杨玉英所说:“从广泛收集整理的第一手英文资料来看,英语世界的郭沫若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郭沫若译介和郭沫若研究。在郭沫若译介方面,针对不同译本的整理、综述、比较或是评论鲜有专著和固定的专题研究,只是在极少的研究论文与专著中有所提及;针对郭沫若某一首或某几首诗歌的英译或评论散见于一些期刊文章中。”�在极少的相关研究论文中,有杨自己的两篇,即《英语世界郭沫若研究的意识形态偏见》�韵录虺啤镀ḿ��和《评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乃母鲇⒁氡尽�以下简称《英译本》��在前一篇文章的开头作者就说:“首先不可避免的是郭沫若的译介问题,这也是早期英语世界郭沫若研究的主要成果形式。”尽管她表面上似乎重视“译介”,但此文侧重的还是“研究”尤其是意识形态方面的研究。即便是关于译介方面的论述,也是谈介��多而说译少,几乎没有对具体翻译的评论。况且,她的有些说法不够清晰或准确,甚至不合逻辑,缺乏理解的同如,杨说:“这些学者在对郭沫若及其作品研究的过程中因为郭曾经的革命生涯和复杂的政治生活而先戴了一副有色眼镜,不能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评价郭沫若及其作品。这种情形早在最早研究郭沫若诗歌的英国学者阿克顿那里就已有表现。在阿克顿翻译的那本《现代中国诗选》的‘序言’中,在其介绍了郭沫若和徐志摩的天真的浪漫后,作者用了几个自然段大致阐释了郭沫若的创作态度并对其做了评价。接着研究者提到了‘郭那首受到激进派高度赞扬的《风凰涅粲》’,称它是‘力的象征,愤怒的象征,速度的象征,二十世纪的象征,此外,还是立体派的象征。’‘但郭沫若诗歌的大部分在本质上是一种情绪的自动爆发,这会让读者有种气喘嘘嘘的感觉。’阿克顿接着指出‘直到郭先生开始“挥舞红旗”之前,他的创作是丰富的,呈自然流露的态势。’这里需要特别提醒读者注意的是,阿克顿的这本诗选是英语世界研究郭沫若的最早的资料,其在英语世界研究者中的影响之大,不可等而视之。更需要指出的是,在阿克顿开始着手编译这本诗选之时,还只是��年。那时之前的郭沫若的创作,包括其诗歌、戏剧和自传,还基本上只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倡导,对中国当时落后局情或同情的理解。�钣裼ⅲ骸队⒂锸澜绻��粞芯康囊馐缎翁�ḿ�罚�亍渡缁峥蒲Ъ摇吩又荆����月��期,总第���。
势的如实反映。’’这段话的论点是:阿克顿等外国学者不能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评价郭沫若及其作品,其原因在于他们有意识形态的偏见。但作者所列举的论据却不能信服地支持她的论点,甚至是朝着相反的方向在论证。至少从她所引的阿克顿的话来看,阿克顿对郭的评价没有完全否定,正面的要大大大于负面的——“二十世纪的象征”、“丰富”和“自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