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从《挪威的森林》看村上春树的死亡意识(定稿).doc

格式:doc   大小:203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挪威的森林》看村上春树的死亡意识(定稿).doc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18/10/1 文件大小:2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挪威的森林》看村上春树的死亡意识(定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shan University
本科生毕业论文
从《挪威的森林》看村上春树的死亡意识
学院: 文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
学号: 2007114317
学生姓名: 周肖玲
指导教师: 蒋书红副教授
二〇一一年五月
摘要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这部作品中,以不同的视角对主人公渡边、直子、绿子等人物的生与死进行了独特的诠释,让人仿佛置身在森林之中,感受主人公生与死的迷茫。作品所呈现的并非催人奋进的***表述,而是人物的生存抗争对生命存在的一种应对姿态。通过对《挪威的森林》中人物生死观的解析,探寻作者村上春树对死亡意识的看法。
关键词: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死亡意识
Awareness of Death with Haruki Murakami in Norwegian Wood
ZHOU Xiao-ling
Abstract:Through the work of Norwegian Wood by Haruki Murakami, using different views on main characters Watanabe, Naoko, Green and so on, the writer made a clear interpretation of birth and death, let a person as if placing oneself in the forest, feeling among the birth and death of the bewilderment of main characters. It is not inspiring passion presented the survival of expression in the work, but the characters struggle exists in life a coping stance. Through the Norwegian Wood of characters in the view of Haruki Murakami, and explore how the author thinks of the analytical awareness of death.
Key words:Haruki Murakami;Norwegian Wood;awareness of death
目录
一、前言 4
二、直子——死亡的屈从者 5
三、绿子——死亡的搏击者 6
四、渡边——逃离死亡的幸运者 7
五、村上春树对死亡的思考 8
六、结语 9
注释 10
主要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的名作《挪威的森林》自1987年问世以来,引发了世界范围的“村上文学”热潮,也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目光。优美的行文、自然流畅的抒情方式,浓郁的文学性固然是《挪威的森林》得以打动读者的重要原因,而贯穿其中的作家对于生与死的独特审美才是赢得读者青睐的真正原因。可以说,《挪威的森林》不是一部关注时代、历史及具体事件的小说,它关注的是个体命运,以及创作者对平凡生命的态度,对人生现实的思考。纵然村上春树的作品中不时出现死亡的画面,然而作者着重诉求的并非死亡本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是对生命存在的一种应对姿态。
林少华喜欢把村上春树的作品定义为好的作品,他说:“村上的小说,读罢掩卷,好像整个人一下子掉进夜幕下无边无际的大海,或一个人独立于万籁俱寂四顾苍茫的冰雪荒原……有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村上文学关乎的是灵魂,力图让每一个人认识并确信自身灵魂的尊贵和无可替代性。”[1]喜欢村上春树,是因为他的作品总能给我一种感染力,让我在体会到生命无奈的同时也能获致一种***的思考,带给我继续努力的勇气和动力。
一、前言
《挪威的森林》情节非常简单,以第一人称“我”在汉堡机场听到著名甲壳虫乐队的“挪威的森林”乐曲为开端追忆18年前的往事:“渡边”和死去朋友木月的女友直子及大学同学绿子两个女性之间的感情纠葛。直子是个漂亮、多愁善感又自我封闭的女孩,在男友木月***后精神不振,住进了疗养院,最后因为精神抑郁而***。可以说,直子是死亡的象征;绿子活泼可爱、充满活力、敢作敢为,是生命力的体现。
村上春树把死亡贯穿《挪威的森林》的同时,让一切都来得那么顺理成章,谈不上如樱花文学——生命在它最灿烂的时候消失时的凄美。这部小说表面上是描写生和死的对立,村上春树不会在作品中直接地发表个人意见,却会借助主人公渡边的话“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2]20来表明自己在生死问题上的立场。他让同样处于人生困惑期的读者感同身受,让人们在生死问题上自行思考,在精神问题中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