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文档名称:

金口诀问答.docx

格式:docx   大小:123KB   页数:3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金口诀问答.docx

上传人:w447750 2018/10/1 文件大小:1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金口诀问答.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人站东南方问事,地分到底是按辰起还是按巳起?
 
答:东南在八卦为粪方,以12地支分面方位偏南为辰位,南方偏东为巳位。东南方是辰巳两个地支所处的位置,辰巳的分界线是东南方的路线。那么一人站东南方,到底是站在辰方还是巳方,还是辰巳两支的分界线上?这就要靠预测师个人的实际经验和观场判断能力了。以预测师的主观感觉来判定,是辰即为辰是巳即为巳,只要预测师认为对,就可以了。
 
事实上,每个预测师都不可能手持罗盘去定地分,因此,地分的认定只能靠主观感觉来判定。
 
初到一个陌生地,不辩东西南北,如果有人问事怎么定地分?
 
答:一是找个当地人问一下,辩明东西南北之后,再定地分;二是让问事人报属相,以其属相取地分;三是让问事人报一个不超过两位的数字,以数字定地分;四是让问事人随意写一个字,以字的笔划数取地分;五是以问事人年龄数定地分。
 
电话求测弄不清来话方位,又不知道求测人的年龄和属相怎么定地分?
 
答:一是以对方来电话时说的头一句话的字数为准定地分;二是如果说不清来电话时说的第一句话有多少个字,那就让对方在电话里随意报一个数字,以数字定地分;三是问对方姓什么?以其姓氏笔划数定地分;四是问清楚对方来电话的地址名称,然后查找地图定方位取地分。这第四个方法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课中月将与当月的月将是一回事吗?其各自的含意是什么?
 
答:课中月将与当月的月将不是一码事。课中月将是金口诀四课当中的一课,是金口诀四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中的一个爻位。它代表己身、妻妾、亲戚、财爻、腹部等等。当月的月将不是金口诀课内的组成部分,它代表的是本月内太阳在宇宙天体中运行的宫位,也就是位置。课中月将是根据当月的月将起课时起出来的,把当月的月将加到起课的时辰上,顺数到地人,当月的月将落脚的地支就是课中的月将。两者之意是有联系的。当月的是起课内卦爻。这两个月将虽然都叫月将,但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却不相同,后学者一切不可以把这两者混淆或等同起来。
 
起月将到底是以节为界还是以气为界?
 
答:这个问题是一个比较尖端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暂时还没有定论。据我所知,现在国内研究金口诀的大致有五家:广州的张得计、丙辛、巫通为一家;鞍山的米鸿滨原与张得计为一家,后来分出来自成一家;河南台前的玄述贵老先生为一家;山东荷泽的张效端为一家。再就是本人靠自学后起一家。这五家当中主张以节为界有的三家,是一米二张,主张以气为界的是一玄一刘。主张以节为界的三家在教材中没有谈及这么做的任何根据,只是后学者照
着做就可以了。主张以中气为界的两家提出了太阳过宫的理论为根据具体阐述如下:一是,金口诀的12月将及12贵神是从大六壬中移植借用过来的。在大六壬中,12月将的划分就是以中气为界的,借用到金口诀中,还应该以中气为界划分月将,没有理由改为以节为界去划分月将。
 
二是,12月将以中气为界划分有“太阳过宫歌”做为理论根据。太阳过宫的意思是说,太阳在宇宙天体中运行的位置是用地支12宫来表示的,什么节气在什么宫的位置,有人把这些编成了歌诀,称为“太阳过宫歌”。其歌诀如下:
 
立春太阳子上行,雨水惊蚕壬亥寻。
春分清明乾戌上,谷雨立夏酉辛临。
小满芒种庚申至,夏至小暑坤未分。
大暑觅丁未巽至,宫定内上得因根。
白露排来归巳关,寒露秋分在巽辰。
霜降立冬临乙卯,大雪申中冬至寅。
小寒丑宫大寒癸,二十二气定其真。
 
上述歌诀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
 
立春太阳行走在子宫位置,从雨水开始经过惊哲至春分前太阳行走到亥宫位置。从经清明到谷雨前,太阳行走到戌宫位置,从谷雨经立夏到小满前太阳行走到酉宫。从小满经芒种到夏至前,太阳行走在未宫。从大暑经立秋到处暑,太阳行走在午宫,由处暑经白露到秋分前,太阳运行在巳宫,由霜降经立秋到小雪前,太阳运行在卯宫。小雪经大雪到冬至前,太阳运行在寅宫。由得到经小寒到大寒前,太阳运行在丑宫。大寒之后到立春,太阳运行在子
宫。总起来看,太阳过燥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中气做为划分界限的,而太阳每过的这个宫就被命名为对应每个月建的月将。于是就出现了正月月建为寅,月将为亥登有,时限为雨水到春分;二月月建为卯,月将为戌河魁,时限为春分到谷雨等等。于是便出现了月建以节为界划分,以中气为界划分的区别。大六壬里就是这么分的,也是这么用的,可是到了金口诀,为什么月将就跟月建一样都用节气为界来划分了呢?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人能说清楚。
 
三是本人在《金口诀启蒙解要》中,提出了以气为界的观点,引起了张得计函授班学员的质疑,后来,自己在写系统形函授教材时,出于稳定学员思路,不在易学界引起波澜的想法,把以气为界改成了以节为界。但是,本人始终认为,还是以气为界有理论根据。暂时把这个问题做为学术问题搁起来,在少数高层次的人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