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孟津一高2011届高三周周练.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孟津一高2011届高三周周练.doc

上传人:追风少年 2011/9/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孟津一高2011届高三周周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1年孟津一高高三历史试题2011-8-26
《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 )
直隶(含天津)
直隶(含天津)
江苏(含上海)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湖北
奉天
其余省份
58%
%
%
%
%
%
%
%
%
该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当时的中国


。阅读1850—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对下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年      份
1850年
1887年
1914年
1936年
1949年
人口数(千人)
414699
377636
455243
510789
541670
人均收入(元)





—1887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1914年人均收入增加与义和团运动抵制外国侵略有关
—1936年人均收入增加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
—1949年人均收入降低与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有关
(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时间
厂数(家)
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人数(人)
1913年
698
330,824,000
270,717
1920年
1759
500,620,000
557,622


,而大部分城市却出现“无货不美,有美皆备”的畸形状态。该时期是( )
土地革命时期
,中国不少民族企业在内地创办却在香港注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为标准,与其相符的是()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


8.《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