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土壤调查技术规范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22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土壤调查技术规范设计.doc

上传人:pk5235 2018/10/1 文件大小:2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土壤调查技术规范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土壤调查技术规范
一、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土壤样品采集和制备操作,得到无污染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
二、组织准备
1、资料收集:
包括监测区域的交通图、土壤图、地质图、大比例尺地形图等资料,供制作采样工作图和标注采样点位用;
监测区域土类。成土母质等土壤讯息;造成土壤污染事故的主要污染物相关性质资料;
监测区域土壤历史资料和相应法律法规;
监测区域工农业生产及排污、污灌、化肥农药施用情况资料;
监测区域气候资料、水文资料。
2、现场查看:现场踏勘,将调查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利用,丰富采样工作图的内容。
3、采样器具准备
工具类:铁锹、铁铲、圆状取土钻、螺旋取土钻、竹片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等。
器材类:GPS、罗盘、照相机、胶卷、卷尺、铝盒、样品袋、样品箱等。
文具类: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铅笔、资料夹等。
安全防护用品: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药品箱等。
三、布点方法
1、简单随机
将监测单元分成网格,每个网格编上号码,决定采样点样品数后,随机抽取规定的样品数的样品,其样本号码对应的网格号,即为采样点。随机数的获得可以利用掷骰子、抽签、查随机数表的方法。关于随机数骰子的使用方法可见GB10111《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办法》。简单随机布点是一种完全不带主观限制条件的布点方法。 
2、分块随机
根据收集的资料,如果监测区域内的土壤有明显的几种类型,则可将区域分成几块,每块内污染物较均匀,块间的差异较明显。将每块作为一个监测单元,在每个监测单元内再随机布点。在正确分块的前提下,分块布点的代表性比简单随机布点好,如果分块不正确,分块布点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3、系统随机
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几部分(网格划分),没网格内布设一采样点,这种布点称为系统随机布点。如果区域内土壤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系统随机布点比简单随机布点所采样品的代表性要好。

四、样品采集
样品采集一般按三个阶段进行:
①前期采样:根据背景资料与现场考察结果,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分析测定,用于初步验证污染物空间分异性和判断土壤污染程度,为制定监测方案(选择布点方式和确定监测项目及样品数量)提供依据,前期采样可与现场调查同时进行。
②正式采样:按照监测方案。实施现场采样。
③补充采样:正式采样测试后,发现布设的样点没有满足总体设计需要,则要进行增设采样点补充采样。
五、野外选点
首先采样点的自然景观应符合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的要求。采样点选在被采土壤类型特征明显的地方,地形相对平坦、稳定、植被良好的地点;坡脚、洼地等具有从属景观特征的地点不设采样点;城镇、住宅、道路、沟渠、粪坑、坟墓附近等处人为干扰大,失去土壤的代表性,不宜设采样点,采样点远离铁路、公路至少300m以上;采样点以剖面发育完整、层次较清楚、无侵入体为准,不在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土被破坏处设采样点;选择不施或少施化肥、农药的地块作为采样点,以使样品点尽可能少受人为活动的影响;不在多种土类、多种母质母岩交错分布、面积较小的边缘地区布设采样点。
六、采样
采样点可采表层样或土壤剖面。一般监测采集表层土,采样深度0~20cm,特殊要求的监测(土壤背景、环评、污染事故等)必要时选择部分采样点采集剖面样品。,,。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