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文档名称:

早产儿贫血讲义.ppt

格式:ppt   大小:379KB   页数:5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早产儿贫血讲义.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18/10/1 文件大小:37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早产儿贫血讲义.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主要内容
出生前后造血系统的演变
贫血概述
缺铁性贫血
早产儿贫血
造血系统的演变
胚胎时期造血
生后造血
胚胎时期造血
中胚叶造血期
肝脾造血期
骨髓造血期
中胚叶造血期
第3周开始,第6周减退
开始在卵黄囊,之后在中胚叶
主要是原始有核红细胞
肝脾造血期
造血部位:
肝脏、脾脏、胸腺、淋巴结
肝脏造血:
是胚胎中期主要造血部位;
主要产生有核红细胞,少量粒细胞和巨核
细胞;
第5~8周开始,4~5月达高峰,6个月后渐
退。
肝脾造血期
脾脏造血
第8周开始,红系为主,随后粒系也活跃
●第12周后出现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 5个月后红、粒系减退,为终生造淋巴细胞器官
肝脾造血期
淋巴结造血:
第11周开始造淋巴细胞
终生造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短暂红系造血功能
肝脾造血期
胸腺造血
6~7周开始生成淋巴细胞
来源于卵黄囊、肝或骨髓的淋巴干/祖细胞→胸腺→前T或成熟T淋巴细胞→外周淋巴组织→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
●短暂的红系和粒系造血功能
骨髓造血期
胚胎第6周出现骨髓; 胎儿4个月开始造血活动,成为胚胎期主要的造血器官;

生后2~5周成为儿童唯一的造血场所。
生后造血
骨髓:
出生后的主要造血器官
婴儿期为红骨髓,已执行造血功能;
5~7岁长骨中的红髓逐渐被黄髓代替;
年长儿、***限于扁骨(肋骨、胸骨、脊椎、
骨盆、颅骨、锁骨、肩胛骨等)有红髓,其余均为黄
髓;
黄髓有潜在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