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冲压模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格式:doc   大小:1,035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冲压模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上传人:2112770869 2018/10/1 文件大小:1.0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冲压模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Hefei University
课程设计
COURSE PROJECT
题目: 冲孔浅拉深复合模设计
系别: 机械工程系
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学制: 四年
姓名: 黄燊
学号: 1206031006
导师: 周伟
2015 年7月 13日
序言 2
第一部分冲压成形工艺设计 4
Ⅰ冲压工艺性分析 4
4
4
4
Ⅱ制定冲压工艺方案 4
4
5
Ⅲ主要参数确定 6
6
7
第二部分冲压模具设计 8
Ⅰ确定冲模类型机结构形式 8
Ⅱ计算工序压力,选择压力机 8
8
8
9
9
Ⅲ计算模具压力中心 10
1 凸、凹模刃口尺寸的确定 11
2 凸、凹模分别加工时的工作部分尺寸 12
3 凸、凹模配合加工时的工作部分尺寸 13
Ⅴ、弹性元件的设计 15
Ⅵ模具零件的选用 15
1. 模架的选择 15
17
18
18
5. 定位销 18
Ⅶ冲压设备的校核 19
1、冲裁间隙的调整 20
2、模架的装配 20
3、凸模和凸凹模的装配 20
4、总装 21
5、试冲和调整 21
设计总结 22

参考文献 23
序言
目前我国模具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落后。主要原因是我国在模具标准化,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随着工业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模具产品生成呈现的品种、少批量、复杂、大型精密更新换代速度快。模具设计与技术由于手工设备,依靠人工经验和常规机加工,技术向以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编程切屑加工,数控电加工核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M)技术转变。
模具生产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生产率,高一致性和抵消耗是其它制造加工方面所不能充分展示出来,从而有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批量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国防工业及民用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加工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冲压零件日趋复杂化,冲压模具正向高效、精密、长寿命、大型化方向发展,冲模制造难度日益增大。模具制造正由过去的劳动密集、依靠人工的手工技巧及采用传统机械加工设备的行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更多的依靠各种高效、C机床、电加工机床,从过去的单一的机械加工时代转变成机械加工、电加工以及其他特种加工相结合的时代。模具制造技术,已经发展成为技术密集型的综合加工技术。

设计题目冲孔浅拉深复合模设计
设计内容要求
材料: 08
厚度: t=1mm
硬度: 60—64HRC
第一部分冲压成形工艺设计
Ⅰ冲压工艺性分析
08钢是优质碳素结构刚,易于拉伸成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
,拉深高度不大,孔在底部并且不在拉深变形区

+
0
±1 孔Φ9+。工件外轮廓Φ78 属IT13级。一般冲压均能满足精度要求。
Ⅱ制定冲压工艺方案

(1)工序性质根据零件图分析冲压加工时需用浅拉深、冲孔工序。
(2)工序数量确定工序数量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工件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要求的前提下,工序数量应尽可能地减少。
该零件精度要求较高,故采用复合模。

1 ) 工序顺序
各工序的安排主要取决于冲压变形规律和零件质量要求。工序顺序的安排一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所有的孔只要其形状和尺寸不受后续工续的影响,都应在平板坯料上冲出。
2)所在位置会受到以后某工序变形的影响的孔,一般都应在有关的成型工序完成后再冲孔。
3)孔靠近或孔边缘较小时,如果模具强度够高,最好同时冲出。否则应先冲出大孔和一般精度孔,后冲出小孔和高精度孔或者先落料再冲孔,力求把可能产生的畸变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4)如果在同一个零件的不同位置冲压时,变形区域互相不发生作用,根据模具结构定位和操作的过程难易程度来确定。
5)多角弯曲件主要从材料变形核材料的运动两方面安排弯曲的顺序。一般是先弯外部角后弯内部角,弯角根据零件图先冲裁后落料,由固定挡料销定位。
( 2 )工序组合方式选择
冲压工序的组合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序分析合并在一道工序内完成。减少工序及占用的模具设备和数量,提高效率和冲压件的精度,在确定工序组合时,首先应考虑组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再决定是否组合。
1)工序组合的必要性主要取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