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毛诗正义》“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探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毛诗正义》“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探析.docx

上传人:buxiangzhid56 2018/10/2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毛诗正义》“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探析.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摘要 ] 《毛诗正义》是孔颖达奉唐太宗诏命编撰的《五经正义》之一, “因声求义”是
一种利用语音和语义的关系, 通过声音来探求词义的传统训诂方法。 《毛诗正义》 中孔颖达 “因
声求义” 的训诂实践, 实际是对东汉郑玄 “因声求义” 训诂原则的继承和发展, 又为清人 “因
声求义”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孔颖达“因声求义”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了传统训诂学关于音
义关系的研究,促进了传统训诂学的发展。
[ 关键词 ] 孔颖达;《毛诗正义》 ;因声求义;训诂方法
中图分类号: H 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8610 ( 2013) 6-0053-02
“因声求义”是一种传统训诂方法,它利用语音和语义的关系,通过声音来探求词义。词是
音义结合的产物。一个词在产生之初,音和义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某一语音形式
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 表示某一特定的现象以后, 它对使用的人来说就有强制性” ①。即《荀
子・正名》所说: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陆宗达先
生认为“在词汇的丰富发展过程中,还要由旧词中分化出一批新词。这些新词的词义是旧词
词义的延伸,词音则是旧词的承袭或有规律的稍变。因此,源词和派生词之间便发生了历史
的渊源关系,同源的派生词之间便出现了音近义通的现象”②。也就是说,那些本来音和义
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的词,这种音义关系经过最初的结合由社会约定俗成后,在其孳乳演变
的过程中,后生之词要受到所源之词音义联系的影响和制约,它们之间存在“音近义通”的
关系。“因声求义”就是利用词与词之间这种“音近义通”的关系,来探求词义的训诂方法。
“因声求义”的滥觞可以追溯到先秦的“声训” 。东汉末年,著名训诂家郑玄提出了“因声求
义”的训诂原则,并在其注释实践中广泛地运用了这一原则,然而“因声求义”的系统化、
科学化、理论化则形成于清代。 《毛诗正义》中孔颖达“因声求义”的训诂实践,实际是对郑
玄“因声求义”训诂原则的继承和发展,又为清人“因声求义”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在传统
训诂学发展史上,孔颖达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位置上,其贡献是重大的。然而其做的贡献,
没有得到历代学者的足够重视。因此,本文就孔颖达“因声求义”的训诂实例来说明他对音
义关系的认识。
(一)推求语源
“历史上的声训, 训诂学家的意图都是为着推源。 ”③因此声训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推求语源。
“所谓语源是就根词和赖以产生的派生词之间的关系而言的。凡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
音同的字, 叫做同源字。 这些字都有同一个来源。 ”④所谓推求语源, 主要是从同源词中广泛
系联派生词,即确定同源派生词之间的渊源关系。
1. 推求同源词词义
同源词之间存在“音义皆近” 、“音近义同”和“义近音同”等关系,孔疏利用同源词“音近
义通”的特点来推求两个词的同源关系,解释词义。例如:
( 1)《魏风・伐檀》 :“河水清且涟漪。 ”正义曰:“《释水》云: ‘河水清且澜漪。大波为澜。
小波为沦。直波为径。 ’,, 涟、澜虽异而义同。 ”按:“涟”、“澜”虽异而义同, “虽异”指
其字异,“义同” 指因其音同而义同。 “涟”、 澜” 上古同属来母寒部。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
“澜或从连。古阑连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