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缺铁性贫血
编制:史亿帆
执教:石苇
.定义
IDA(iron deficiency anemia)
体内储存铁缺乏导致HB ↓而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婴幼儿发病率高,对儿童健康危害较大
关注重点
发病年龄:各年龄组,婴幼儿和育龄妇女多见。
% 男女孕妇儿童 2岁以下
亚洲 10 20 40 50 90
我国 43 66 10-48
美国 24
.铁代谢.
(一)铁分布:35-70mg/kg
65%HB - 运氧
30%储存铁- 铁蛋白,含铁血黄素
3%肌红蛋白
%含铁酶
(二)来源:食物- 黑木耳,海带,肝
衰老红细胞-几乎全部被利用
(三)吸收与转运
吸收:食物中Fe++ 肠道吸收→氧化→Fe+++
+转铁蛋白(血浆)→骨髓参与造血
↓
肝脾+去铁蛋白→铁蛋白--储存铁吸收影响因素:
肠粘膜细胞
食物吸收率:人乳50%,动物性食物10-25%
VitC(还原物) Fe+++ → Fe++
转运:
1/3转铁蛋白+ Fe++ →血清铁(SI)
血清铁+ 未饱和铁结合力
=血清总铁结合率(TIBC)
SI/TIBC = 转铁蛋白饱和度(TS)
转铁蛋白:受肝细胞中铁蛋白量影响
(四)储存和利用
储存形式-铁蛋白,含铁血黄素 需铁:(还原酶)铁蛋白Fe++→氧化
→Fe+++ +转铁蛋白→骨髓
+ 原卟啉(幼红细胞)→血红素
+珠蛋白→血红蛋白
(五)铁排泄:4月-3岁 1mg/kg/d 早产儿 2mg/kg/d 每天总量不超过15mg
(六)胎儿和儿童铁代谢特点
胎儿:孕期后3月铁含量多,够生后4-5月用
婴儿和儿童:
生后生理性溶血,6-8周HB最低
2月造血活跃,不易发生贫血
4月后(6M-2Y)发病率高
͝͝͝
病因和机理
(一)缺铁的原因
先天储存不足:早产,双胎
铁摄入不足:未及时添加辅食,偏食
生长快:3M,1Y体重增长2,3倍
铁吸收障碍:慢性腹泻,感染
铁丢失:慢性失血;牛奶过敏
(二)对各系统的影响
1. 血液:血红素↓-HB↓↓ 细胞分裂增殖影响小-RBC↓
――小细胞低色素三阶段:
ID:储存铁减少
IDE:供RBC制造HB铁减少
IDA:小细胞低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