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文档名称:

重庆市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规划(修编)文本.doc

格式:doc   页数:4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重庆市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规划(修编)文本.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1 2015/9/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重庆市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规划(修编)文本.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重庆市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规划(修编)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性质。本规划为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是在原《重庆市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规划》基础上,对渝东南地区旅游未来发展进行的新一轮规划修编。通过对原规划的系统修订,提出2008—2020年渝东南地区旅游业发展目标体系,以及实现目标体系的发展战略、总体布局、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渝东南地区“一区五县”范围内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第二条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渝东南地区的黔江区、武隆县、彭水县、石柱县、酉阳县、秀山县“一区五县”。,,以土家族苗族聚居为主体,是重庆集中连片的少数民族聚集地。
第三条规划依据。根据国家和重庆市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渝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要求,按照《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关于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规范,以及《重庆市“一圈两翼”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上位规划对渝东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定位和部署,评估并吸纳原《重庆市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规划》及本地区各区县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相关内容,编制本规划。
第四条规划期限。本规划为2008—2020年的中长期规划。分为三期,其中:近期:2008—2010年;中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
第二章发展背景和现状基础
第五条自然条件及经济社会背景
一、自然条件。渝东南地区“一区五县”地跨东经107°13′-109°19ˊ,北纬28°9′-30°33ˊ,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大娄山和武陵山两大山系交汇的盆缘山地,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部,重庆连接中南诸省的重要通道。地势起伏大,以强岩溶化峡谷中山为主,立体气候明显。长江主要支流乌江纵贯全境,芙蓉江、阿蓬江、酉水河等主要河流展布其间,水能蕴藏丰富。拥有仙女山、茂云山、武陵山、黄水等国家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30%以上。
二、经济社会背景。直辖以来,渝东南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整体进入“强基础、增实力、求突破”的发展新阶段。但受环境、区位和历史等多方面因素的约束和影响,目前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全市“西部地区”水平,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基础性支撑能力薄弱,生态环境脆弱,贫困程度深,构建和谐社会任务十分艰巨。
第六条旅游业发展基础
一、旅游资源基础。渝东南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色鲜明;旅游资源品质较高,开发潜力大。据调查,渝东南地区共有1780个旅游资源单体,其中,以“地文景观”%,以“建筑与设施”%,构成了以生态山水峡谷为基调、岩溶地质奇观为亮点、民族民俗风情为内涵的旅游资源基础。截止2007年,渝东南地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1处;国家级资源区共25处,以及24处省(市)资源区。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评价,共评出主要旅游资源37个,其中,一级旅游资源16个、二级9个、三级12个。
二、旅游产业基础。渝东南地区旅游产业化发展始于直辖以后。随着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渝怀铁路的通车,可进入性和旅游接待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截
止2007年,, 亿元;拥有星级饭店19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6家、二星级9家、一星级2家;国内旅行社15家;以仙女山/天生三桥/芙蓉洞、小南海/武陵仙山、龚滩古镇、阿依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旅游景区相继推出,初步形成以“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为主体,其他关联产业为支撑,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未来随着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品牌影响和运作造势等,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后劲十足。
第七条旅游发展环境
一、宏观环境持续向好。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旅游发展外部环境更加有利;我国国民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大关整体步入中等收入国家,以及节假日制度的调整等所引发的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和不断升级,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市场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服务型经济和循环经济,拉动内需,扩大就业,赋予旅游业发展新的历史使命。
二、中观环境更加优化。围绕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重庆三届三次党代会提出“中国内陆开放高地”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在以交通为重点的四大支撑体系构建,以区县为主战场的政策扶持和促进农村开放发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