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村党支部2017年事迹材料-先进事迹材料
村党支部2017年事迹材料/先进事迹材料
村是**县海拔最高的行政村,因地处海拔753米的笔j山半山腰而得名,这里植被茂密,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在山的中部,聚居着824名村民,分散在10个自然村,有2个党小组、21名党员,村也因半山得名。带领村民致富,曾是困惑历届镇村班子的难题。
1997年以来,随着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的不懈努力,从转变村民思想观念入手,在这个全县人口最少、海拔最高、最为偏远却又最美丽的山村里,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靠山吃山”变奏曲,成为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去年,省、市、县有关部门专门采访了村的典型做法,并在f省电视台《时代先锋》栏目向全省播放推介。
讲强班子,抓党建促发展
长期以来,村自然形成了“靠山吃山”的习性,家家户户靠一把柴刀过日子。在1997年村级换届之前,封山育林、山林综合开发的政策已经在全国上下铺开,如何贯彻这一政策,村的村民中间出现了“砍山吃山”和“养山吃山”的不同看法,当时的村领导班子意识到砍山卖林的严重后果,多次组织村民种树造林,并实施了严格的封山育林,但砍伐现象还是屡禁不止。
在广大党员和村民的支持下,林vv等一班人被选入村党支部班子成员。新一届村党支部班子认为,要改变村集体经济的落后面貌,必须发挥党支部班子的整体作用,把党员、干部凝聚在一起,带动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
新一届党支部班子从加强村两委班子的自身建设入手,明确分工职责,健全议事规则和集体决策制度,狠抓班子学习,在班子中营造一种团结务实、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与此同时,强化党员干部经常性教育管理,完善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村党支部科学制定了“特色农业”发展思路,组织带领群众深入开展封山育林、经过几年来的封山育林、生态养护,细心的村民不经意间发现,以往山地缺水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改观。“养山护山”促生了特色养殖的发展,凝聚了民心,一度“砍山吃山”的观点逐步消失,村这才真正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在探索实践山地综合开发的过程中,党支部班子深刻认识到,要让群众拥护,全心全意跟着支部走,就必须有一套公平、公正的运行机制,才能真正建立坚强的堡垒。于是,在党支部书记林vv的带领下,村两委始终严格按照《a县村级组织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听证、村民代表会议等一系列自治制度,不断完善村规民约、环境卫生公约,建立村主干任期目标承诺制和工作失职追究制,开展“学美岭、创五好”和“富民强村”活动,等等。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村级组织建设得了进一步的加强,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加突出。
发挥资源优势,找准发展路子
“支部强不强,关键是要有一个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领头人”,这是村党员群众的口头禅。48岁的村支书林vv自17岁高中毕业以来,就一直在村里任职,有着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对于村的特色养殖,他既是积极的倡导者,又是积极的实践者。从养狗、养羊、养蝎子到养蜂,几年来,林vv先后试养了多种动物,其中大部分都赚到了钱,也有亏得血本无归的。事实上,在村的养殖史上,党员村干部的先行尝试已经是不成文的做法。在他们的带动示范下,村特色养殖路子越走越宽广,土产生意越做越红火。
由于实行封山育林,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蜜蜂养殖环境更好,很多群众养起了蜜蜂,从以前一大早就拎着一把柴刀上山,忙了一天也赚不了多少钱到现在的养蜂专业户,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