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留守妇女阳光关爱工程事迹材料.doc

格式:doc   大小:5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留守妇女阳光关爱工程事迹材料.doc

上传人:88jmni97 2018/10/4 文件大小: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留守妇女阳光关爱工程事迹材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留守妇女阳光关爱工程事迹材料
留守妇女阳光关爱工程事迹材料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的大批青壮男子纷纷洗脚出田,进城务工,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一员。与此相对应的是,清闲在家的妇女也按耐不住创业的***,跳出了篱笆墙的影子,用辛勤的汗水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人生价值。
曾几何时,她们忍受着与丈夫两地分居的孤寂,守着家中的一亩三分地,赡养老人,照顾孩子,一肩挑起全家的重担,成了家中名副其实的顶梁柱。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妇女。如今,广大的农村留守妇女摆脱了传统的束缚,成为远近闻名的创业英雄。近日,在连云港市灌南县五队乡走访调研时发现,一大批从泥腿子中催生的巾帼能手遍及全乡的各个村落,她们正以崭新的姿态,引领着草根经济在广袤的原野中扎根发芽。
一、跳出农门都市外乡人的成功路
今年42岁的李月霞,系五队乡六队村村民。早在20年前,她还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如今,她成了上海一家废旧品回收公司的负责人。不容易呀,十几年了,吃了很多苦,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谈起妻子的创业历程,丈夫姜志富感同身受。
姜志富是该乡中学的一名老师。虽说家庭不是很富裕,但经济条件在当地还算不错。因此,当妻子李月霞每每提起出去闯荡的事情,身为丈夫的他总是有些顾虑。1989年,生性好强的李月霞还是鼓足了勇气,只身一人来到上海,她没有按照丈夫临行前安排的做法投奔远房的姑姑。自己租下了一间小屋,四处找活干。
一次在街上闲逛,李月霞发现几个安徽籍的妇女捡破烂,投到旧品回收站里卖,她灵机一动,花了80块钱买了辆平板车,跑起了废旧品拖运。一来可以节省那些捡破烂的脚力,二来自己也能赚取其中的差价。靠着平板车跑运输,她一年能挣5000元。凭着双脚卖苦力,她这一干就是6年!
现在,她在上海创办的废旧品回收公司年纯利润达200多万元,在她的带领下,村里的10余名妇女也都参与创业赚了钱。每人每年薪水都在8万元以上。
二、返乡创业撑起带民致富的半边天
走进该乡头队村的国城电子厂,一片繁忙的景象呈现在眼前一大群妇女围坐在操作台边,有的在剥皮,有的在插针,有的在总测村支部书记江孝青告诉笔者,去年以来,在厂老板刘彩云的带动下,现在全村已有120名妇女在厂子里打工。月工资平均为1000元以上。在村支书的带领下,笔者见到了正在车间忙碌的刘彩云。
,我和丈夫在常州太湖电缆厂打工。看到别人当老板,自己也想当老板,于是,利用这些年积攒下来的钱和学得的技术,去年回到家里搞起了卫星连接器线缆。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刘彩云的脸上写满了自豪。据了解,她厂子里每天生产6000个连接器,产品全部销往德国、意大利。
由于工艺比较简单,操作也方便。刘彩云就把村里的妇女召集起来,一起学****电子技术。一方面,解决了困难家庭的生活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充实农村妇女的生活。过去,闲呆在家里,丈夫总是看着不顺眼,经常闹离婚,婆婆也被逼出去打工了,现在,我俩关系也好了,婆婆也回来跟着一起做活了。面对笔者采访时,村民李秀娥笑着说。
三、就地打工家乡的月亮同样圆
在五队乡二号桥建材市场,乔本平一家四口正在厂里忙碌着
今年47岁的乔本平是该乡二队村的村民。早在初,她和她的丈夫带着两个儿子,在张家港一家公司打工。那时候,我在厂里做杂活,每个月才挣600元,除去水电费,剩不下什么钱。面对笔者采访时,乔本平道出了自己的苦衷。如今,一家四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