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晋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掌握文中生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体会说明文中运用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效果,明确说明顺序。
“美”,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从文艺性说明文生动形象的语言角度入手感受晋祠的“美”。
教学难点在说明文中通过合理的顺序的安排表达感情。
教学工具多媒体:ppt
课时安排一课时
预习要求 1. 朗读课文,圈出生字,画出词语,标注段的序号。
2. 在文中画出欣赏的语句并加以旁批。
3. 查阅有关晋祠的资料,提出疑问题写于作业本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因为临时换初三的班级,考虑他们文体知识已陌生,故修改导语,不从文体入手。)很高兴认识咱们班的同学,有个小问题调查一下,咱班有旅游爱好者吗?(有,则问:游过哪些地方或为什么不去?没有,则从我的旅游心情谈起。主要是从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入手。)老师现在教初二,正在教说明文,同学们也学过。有人说,说明文学起来很枯燥,你们当时感觉如何呢?(只请一名同学发言)老师却觉得在说明文里可以游历很多地方呢,如《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等,让老师重温旧地,乐不可支啊!今天老师也很高兴,因为有缘和咱们同学一起跟着梁衡到晋祠去看看了。顺带我们也温习一下说明文文体知识吧。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生
1. 读准下列字音。
wèng shè cūn yìn yǎn yù mò
悬瓮山拾级皴裂荫护偃卧老妪脉脉
xuān xiè rǎn rán fāng yíng
亭台轩榭冉冉不绝鳞甲须髯牌坊瀛胜楼
2. 让学生谈谈初读感受。(了解学生预习层次及其内在能力)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 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晋祠,那么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
2. 为什么是这句呢?(鼓励学生从全文结构看)
(因为全文是从自然风景和历史文物两个角度展开介绍的)引导学生分析结构。
(6~11)
师板书: 晋历史文物——悠久
美(2~5) 浑然一体
祠自然风景——优美 (总—分—总)
过渡:悠久的历史与优美的自然风景共同构成了晋祠的美,罗丹曾说过:“世界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下面让我们随着梁衡的视线去领略晋祠的美吧。
四、精读课文,感受“美”
(一)研析2~5节,感受自然美
1. 总领晋祠自然美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晋祠的自然美在什么地方?(第二节;山、树、水)
2. 老师读,学生思考,练习。
边听边想边做:a想一想作者运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使我们对晋祠自然美的特征获得形象的认识?(描写与说明相结合)
b 请画出你欣赏的字、词或语句,加以点评;或画出你欣赏的景,谈谈你的见解。
(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欣赏优美的语言,感受自然美。多鼓励学生说)
(山:用“拥”字形象生动说明了晋祠与山的地理位置;树:用“挑”字极富表现力地说明树的“苍古”;水:多“这里……,那里……,桥下有……,亭中有……,路边有……”(条理清晰),清、静“细流、碧波、叮叮咚咚”(“蝉鸣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淙淙的流水声里,人的心灵得到净化,脱尘之感油然而生。令人叫绝。)柔“流势不大”等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