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doc

上传人:drp539606 2015/9/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
2006年上半年,面积260平方公里、人口23万的苏州工业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0亿元,完成财政收入29亿元,进出口总额235亿美元。到今年6月底,该园区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近1400个,,;累计注册登记内资企业近9811个,注册资本841亿元。
平均投资额为何长期高居全国第一
苏州工业园的跨国大公司多、大项目多,每平方公里投资强度达到约15亿美元,平均投资额长期高居全国第一。
——新加坡的人脉对引进欧美大项目起决定作用。
苏州工业园区起步阶段依靠新加坡的信誉和高效的招商网络吸引了大批欧美企业,逐步与欧美企业建立起友好信任的关系。
——园区整体优势满足大企业需求
园区注重以大投入促进大招商,为外商提供各层次产业人才、便捷的物流渠道、高规格的土地开发等生产要素,形成供企业发展的整体优势。
——专业化招商赢得大企业信赖。
据介绍,园区招商团队一半人有专业知识背景,这使得在谈判中对具体细节大家都清楚明白,对国家产业政策的理解力超过了其他招商团队。国内许多地方搞全民招商、人海战术,这种做法不成功。全民招商的弊端是无法对信息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缺乏针对性,效率低,不同开发区之间容易造成产业同构。
规划的妙用
规划对于苏州工业园区来说,不只是一堆漂亮的图纸,一种新颖的理念。12年来,一座几乎完全和图纸一致的国际化、现代化城市已现雏形。外商纷至沓来,房产持续火爆。
    ——“来投资就是冲这里规划好!”
    园区在制定城市规划时,采用了一种结构独特的功能用地布局。在首期开发区,采用了由西向东“轴向布局”的形式:商业区居于中心地带,其南北两侧,由内向外依次是居住区和工业区。工业区运输量大,重型车辆多,它们就被布置在园区的南北两边,远离商业区而紧靠园区外围的交通干线,这样,重型交通与轻型交通就分开了,居民上班和逛街的人流也分开了。此外,这里的主干道连接次干道,次干道连接支路,结构清晰,分工明确,不允许支路与主干道交叉,不允许工厂面向主干道开门。于是,行人、快车、慢车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所有商业服务、社会服务设施,包括农贸市场、邮政所、门诊所、电影院、理发室等等,都集中在一起,称为邻里中心。全区规划了19个邻里中心,。目前,区内已有两个邻里中心开业,大受欢迎。
    ——规划代替了85%的工作量
   由于规划做得十分精细,开发建设中遇到的有关规划的大多数问题在规划文件中都能找到现成的答案,行不行,依法办事即可。
    为了尽可能做到有法可依,他们先后编制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公用事业管理办法》、《施工现场管理办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建筑企业管理办法》、《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且非常容易操作。园区总规划师时匡说,规划代替了规划局85%的工作量。
    ——规划“留有余地”减少额外投入
    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具有极强的可执行性,同时又注意留有余地,有一定的伸缩性。园区规划不仅对土地的用途、规模提出了开发准则和严格的管理要求,而且具体的控制指标大多也是定量化的。如对道路的停车口、红线,对建筑物的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