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寒假古诗.doc

格式:doc   大小:134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寒假古诗.doc

上传人:小枷 2018/10/5 文件大小:1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寒假古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往前看不到古代的圣贤英雄, 向后看不到将来的明君豪杰,想到天长地久,宇宙渺远,人生短暂,我感孤独苍凉,凄恻悲愁,涕流满面。
【赏析】这是陈子昂于神功元年(697)随建安王武攸宜远征契丹,在幽州时所作的一首著名的抒情诗。诗的前两句慨叹古代贤德已不能再生,当今世上也不见有贤德之人出现。古今对比,诗人深深为当时朝政的黑暗、“万马齐喑”、压抑人才而痛苦。由于没有贤君明主,没有志同道合的知音,自己满怀壮志难以施展,诗人不禁无限悲愤。他痛感宇宙茫茫,而人生却很短暂,感到深深的忧郁,不禁怆然流泪。诗人所表达的是一种感人至深的崇高感情。这种感情反映了古今有志之士的共同心声,具有典型意义,因而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它将激励后人珍视人生、积极向上。
【作者简介】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
杂诗(其二)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译文】你从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发生的事。告诉我吧,你来的那一天,我家窗前的寒梅开花了吗?
【赏析】《杂诗》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1)关于“故乡事”,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连问了十二个问题,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杂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你觉得这样写合理吗?
答:独问“寒梅著花未”,表面看出乎常情,但绝非故作姿态。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也自然成了“我”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2)你更喜欢《杂诗》还是《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为什么?
答:更喜欢《杂诗》。王绩的《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其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杂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秋在古诗词中也并非是愁的代名词,《秋词》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