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 (2).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 (2).doc

上传人:在水一方 2018/10/5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 (2).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
摘要:独善其身是儒家的理想人格,是道德的自我完善,是文学家洁身自好、超然物外的处世哲学,是清高自傲、捍卫人格自尊的品格追求;兼善天下是一种神圣的责任,是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是价值实现的精神追求与精神满足。兼善天下是一种至高的境界,独善其身、维护生命的尊严却是一种基本的选择,这是历代文学家不懈的追求。 
关键词:独善其身道德 
古往今来的文学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感,在飘零的旅途上,凝视着流血流泪的大地,背负着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沉重责任;与此同时,文学家又超然物外,力图摆脱个人欲望,追求人格的自尊与完美。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把文学家的使命感与追求人格自尊结合起来,这种鱼与熊掌兼得的理想境界,更多的不是和谐统一,而是矛盾与冲突,是面对现实的无奈、尴尬、挫折与苦闷。 
独善其身是儒家的理想人格,是道德的自我完善,是文学家洁身自好、超然物外的处世哲学,是清高自傲、捍卫人格自尊的品格追求。 
伯夷、叔齐宁可饿死,也不食周粟,这是一种气节,是心高气傲的一种境界。陶渊明不为斗米折腰,朱自清宁可卖掉珍贵的藏书也拒领美国的面粉是文学家捍卫自尊,洁身自好的真实写照。欲望与人格自尊是人的两种最基本的属性,前者来源于本能,后者来源于文化。放弃文化属性的自尊与精神满足是容易的,而放弃本能的欲望与需求则十分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因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意味着放弃生命。 
兼善天下是一种神圣的责任,是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是价值实现的精神追求与精神满足。 
司马迁因为李陵辩护,获罪下狱,但他为了完成《史记》忍辱含诟,在狱中坚持写作,遇大赦出狱,做了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陶渊明“种豆南山下”,似乎过着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但他也曾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胸怀,也曾出任彭泽县令;孟浩然终生未仕,但并非无意仕进,同样怀有济时用世的强烈愿望,发出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盛唐之音;李白“斗酒诗百篇”,“天子呼来不上船”,但他“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志向未曾泯灭,也曾奉召入京、供奉翰林,发出“直上青云生羽翼,幸陪鸾驾出鸿都”的感慨;杜甫一生悲苦,大部分时间居无定所,却表达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美好愿望。 
对于文学家来说,维护人格自尊、洁身自好与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都是不能放弃的,也都是至高无上的,这就陷入了逻辑上的矛盾,所以,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两种追求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两种追求本身就潜伏着矛盾与冲突:独善其身是如何做人的准则,追求人格自尊与道德上的的自我完善不是一种手段,而是一个原则,其本身就是人的终极目的;兼善天下是价值的自我实现,其追求与思考的核心是如何调动现有的资源与潜能达到目的。做人的最高境界是道德的自我完善,维护个人人格尊严是至高无上的选择;而做事的最高境界是成功,至高无上的追求不是人格自尊,不是道德的完美,而是个人价值的实现。 
追求成功,创造辉煌,实现个人的价值,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智慧与毅力,同时也需要妥协、灵活或交易,甚至需要迁就、容忍黑白颠倒、指鹿为马。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这种说法也许有些偏激,但追求个人利益与个人价值的实现的确难免付出道德的代价。 
当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与人格自尊产生冲突的时候,他们往往不是选择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