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活着》书评.doc

格式:doc   大小:44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活着》书评.doc

上传人:cjl201702 2018/10/5 文件大小: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活着》书评.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苦难中的希望——读余华《活着》如果生命中没有经历苦难,你很难想象,生命的意义会显得怎样苍老和难以言喻。《活着》带给人一种苦涩,涩到灰蒙,涩到无望,但涩后却是淡淡的甘甜。也说不上甜,顶多是甘,似乎给人的心灵期许了些执念,某些温存,遗留作对这苦难的深沉的记忆。不像早期的短篇那般的血腥、张狂,《活着》以温情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在里面你不会看到喷张的鲜血,也不会听见疯子的咆哮,甚至***宣泄的镜头。相反,你的心会被一个叫做“福贵”的人系着,跟着他一起经历他所踟蹰过的挥霍和贫穷,他所感念的生的喜悦和死的悲伤。老人的述说是平静而温婉的,你的心也像大海一样,深沉而舒缓。我本不是个细腻的人,但《活着》中,有许多的细节,却让我深深地被触动。它让我思考,苦难之于人的意义,生命之轻重,之于一个人,该如何承受。从福贵少时的挥霍,倾家荡产,父亲的气死,母亲的离世,战争的摧残,在稍微安稳点的日子里,岁月让家珍生了病,儿子有庆为救爹朋友的老婆而意外离世,女儿难产而死,妻子耐不过时间而离开,女婿被大石头压死,最后只剩祖孙两个相依为命,竟也拗不过苦难的啮噬,苦根就算吃也无法逃脱命运的魔掌。有时候想,为什么要让这么多的苦难存在?为什么让这些经历一个就能把人推向绝望的哀伤接二连三地倾倒在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身上?一个人承受苦难的底线到底有多少?承受着生命之沉痛的人,该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后来我发现,这就是现实的世界,这就是一个作为“人”的代表。或许,活着就是最好的诠释。思念在过去的记忆中活着,记忆在现在的生命中活着。从一个人延伸四代人,最后都化成尘土,只剩下一个人。虽然仍旧是活着,但所经历的却使生命的深度截然不同。战争、生死、别离,人生的苦味具已尝尽,此时的活着,已经不仅仅是生命的姿态,更多的有历史的风尘,深深皱纹里的万千感叹。苦根的死是总给人特别的心酸。在《活着》里,最大的苦难便是贫穷。“撑死”这看似荒诞滑稽的死法,正在用笑声控诉贫穷对于一个人的摧残。或许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正是这无法抗拒的苦难。在苦难面前没有人可以幸存。人在苦难中,要么选择死去,要么就坚强地活着。人不能靠着自己的善行改变苦难的侵蚀,苦难也不会因为人的品性而选择性地光顾。就如同命运的裁定,你深处其中,所能做的只有坚强地活着,为别人,或者,为自己。然而,余华并不是消极地看待人对于环境忍耐承受的千姿百态。他作品中的温情便是极好的佐证。《活着》中有庆为了不让母亲劳碌为他做鞋子,离开家后就脱了鞋子拿在手上,赤脚在雪地里奔跑。家珍得了软骨病然却坚持帮助家里干活,最后直到连一根针也拿不起来,坐在床上呜呜地直哭。福贵见到儿子的尸体,歇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