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如何让音乐课得“有声有色”.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如何让音乐课得“有声有色”.doc

上传人:170486494 2018/10/7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如何让音乐课得“有声有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如何让音乐课变得“有声有色”
【摘要】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能识别音乐中各种不同的音乐情绪的同时,利用听觉和视觉产生创造性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
【关键词】视听结合抽象形象化趣化创造潜力
随着现代影音欣赏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转向高清晰度画面和多层次数字音响的“视听结合”方式。经过在教学手段的不断探索中,我发现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深入运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觉得教学效果比较好,它极大地改善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式,把过去只能“听得见,看不着”的单调传统教学形式,变成了现在动感的“有声有色”的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课件在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必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逐渐成为主流教学形式。
下面我就从教学过程中“听”和“视”两方面结合产生的作用进行阐述:
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能识别音乐中各种不同音乐情绪的同时,利用听觉和视觉产生创造性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和探索,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比如多媒体的使用,就能多元化的帮助学****者消化、吸收音乐,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对象,视听结合教学也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与参与空间。因此,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中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我尤其发现视听结合在教学中起这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将抽象的欣赏课形象化
在欣赏歌曲时,学生还能借助歌词基本理解,但欣赏乐曲就比较吃力了,有时乐曲已经结束,学生还是一头雾水,只能用
”好听”或”不好听”来评价乐曲,这是因为音乐比较抽象,不象美术那样具体直观。这时在教学中尽量借用直观的事物如:录象、幻灯片、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感知音乐,激发其欣赏兴趣,从而把学生引向要欣赏的音乐作品中来。例如:在欣赏五年级格里格曲的《晨景》这一课时,我采用了幻灯片教学,展示图片“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三幅图,并结合讲解,使学生结合音乐进行更直观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再如欣赏《我是草原小牧民》这一课时,我采用多媒体教学,随着浓郁的内蒙古民歌音调,我播放了两段自己录制的有关表现草原景象的片段,一段是蓝天、白云、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似珍珠般洒满草原的羊儿、马儿、牛儿。一段是:广阔的草源上骏马奔腾的壮观景象。将视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孩子们感受到内蒙古这一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身临其境一般,加深了孩子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通过音乐视听结合教学,不仅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还发展了学生的丰富想象力。
二、视听结合,趣化教学氛围。
兴趣是儿童认知的需要,也是学****音乐的强大动力,因此,用多媒体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方法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教师可以用图画、影片再现情境,这符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在用图画、影片再现情境时,需要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