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传染病总结.doc

格式:doc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传染病总结.doc

上传人:yjjg0025 2015/9/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传染病总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总论
名解:
传染源+4: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显性感染+4: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
弛张热+3:24小时内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
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5: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再燃+3:是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
病原治疗:也称特异性治疗,是针对病原体的治疗措施,具有抑杀病原体的作用,达到根治和控制传染源的目的。
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他们都对该病原体具有易感性。
复发+2:是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是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
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4: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稽留热(sustained fever)+3:体温升高达39℃以上而且24小时相差不超过1℃,可见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极期。
感染后免疫: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隐性或显性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如***)的特异性免疫。
散发流行:当某传染病在某地的发病率仍处于常年水平时称之。
间歇热: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正常体温之间,可见于痢疾,败血症等。
感染性疾病:
机会性感染: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其固有的寄生部位而到达其他部位,引起宿主损伤,称为机会性感染。
混合感染(同时感染):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称之。
重叠感染:人体在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称之。
其他:
促进性抗体:机会感染登革病毒后可产生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具有弱的中和作用和强的促进作用,故称为促进性抗体。
败血症:是病原菌侵入血流生长繁殖并产生大量***和代谢产物引起严重毒血症的全身性感染综合症。
焦痂:
普通型伤寒:
玫瑰疹:
肥达反应
感染性休克:也称败血症性休克或中毒性休克,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等产物直接或间接地激活宿主的各种细胞和体液系统,产生细胞因子和内源性介质,作用于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引起急性微循环灌注不足,导致组织缺氧,细胞损害,代谢和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危重综合症。
黑尿热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
患者;2)隐形感染者;3)病原携带者;4)受感染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一般包括
呼吸道;2)消化道;3)接触;4)虫媒;5)血液、体液传播
3、人群易感性,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他们都对该病原体有易感性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4
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由特异性病原体引起
传染性,这是传染病与其他疾病的主要区别
流行病学特征,传染病的流行需要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三个基本条件
感染后免疫,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隐性或显性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如***)的特异性免疫
传染病的诊断标准+5
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和起病方式等
流行病学资料,包括接触史、发病年龄、职业、季节、地区、集体发病情况、预防接种史和过去病史等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资料,包括:1)一般实验室检查;2)病原学检查;3)特异性抗体检查; 4)其他检查如内镜、影像学等
传染病的治疗+2
治疗原则:治疗传染病的目的不仅是促进患者康复,还在于控制传染源,防治进一步传播。因此要坚持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治疗与护理,隔离与消毒并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病原治疗并重的原则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与支持治疗
病原治疗:亦称特异性治疗,是针对病原体的治疗措施,具有抑杀病原体的作用,达到根治和控制传染源的目的
对症治疗
康复治疗
中医治疗
传染病的预防+3
管理传染源: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对有传染性的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对接触者进行检疫或预防,对病原携带者进行治疗、隔离或教育,对感染动物进行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如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惯,改善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采取消毒措施
保护易感人群:增强体质以提高机体非特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