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汉字的起源
从 仓颉造字 的古老传说到 100 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 历代中国学
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 汉字的起源 ,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 “结绳 ”、 “八
卦 ”、 “图画 ”、“书契 ”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 史官仓颉造字 的
传说。现代学者认为, 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
来, 仓颉 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 8000 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
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 这些资料主要是指 原始社会 晚期及有史
社会早期出现在 陶器 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 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
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 汉字的
起源 提供了新的依据。汉字的来历:中国汉字的来历资料起源故事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 19 种考古学文化的 100 多
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
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 8000
多年的历史。
古 诗 欣 赏
黄鹤楼 / 登黄鹤楼
朝代 : 唐代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文欣赏:
首联: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
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
空余黄鹤楼。 ”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
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颔联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是诗中颔联。江天相接的
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 受此景象的感染, 诗人的心境
渐渐开朗, 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 黄鹤楼久远的
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
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
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本句具有一种普
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
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诗中 “黄鹤 ”所指甚明,除了实体 “仙鹤 ”之外,它的指向应该是即
“一切 ”之意。“不复返 ”,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时、 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
“白云 ”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如果说这个词和
“空悠悠 ”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那么 “千载 ”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
性。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 更加催
生了乡愁。
颈联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
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 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
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 晴空里, 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
见的树木, 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 描绘了一个空明、 悠远的画面,
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2]
尾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
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