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高手修炼手册说实话,第一次读这本书,唯一的评价便是“这是一篇完美的高中生议论文,论点有理有据,逻辑清晰。”想当年,我也是可在语文课堂上能清晰表达论点,锋芒毕露的语文课代表耶。可是几年后,却落得两茫茫的下场。关于未来,关于现在完全茫然。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契机,找回自己,拨开前路漫漫的迷雾。? 不得不承认,我是带着功利心读这本书的,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听着就很厉害好不好。可是读完这本书,我明白的却是为什么作者这么厉害。?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厉害之一:知识渊博? 作者是个很厉害的人,他可以把各种典型案例灵活应用,来支撑他的论点。读完之后,确实醍醐灌顶,好似身上揣着一份武林秘籍。百度百科上提及采铜是一个被公认为“知乎精神”的代表者之一,可我觉得他分明就是一个心理学领域的大牛,好么!? 关于时间,他可以引“梁漱溟的郑重”,引“菲利普·津巴多的时间视角”,引“林德沃的延伸的当下感”,甚至可以根据心理学家伯曼和特普关于“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的阐释提出五年之约的可行性。不单单是这一节,关于学习,关于思维,关于成功,采铜大神全都引经据典,让我只得拍手叫好。? 他的厉害之处,不仅在于可以引经据典,更在于写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使人受益。他借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要读经典作品》,塔勒布的《反脆弱》以及辛波斯卡的《一粒沙看世界》,告诉我们辨别噪音,做有意义之事的重要性。他用收益值和半衰期分析哪种事情可做,哪些事情少做。不可否认,漫无目的地刷微博和朋友圈,玩一下午的游戏只是短半衰期的事件,而读经典,学习思维技巧却是长半衰期之事。在这里采铜大神也列了一条单子,他认为一定要做长半衰期之事,少做短半衰期之事。关于知识,技能,思维模式,反思,维持关系,获得资源,构思以及高峰体验的都称为长半衰期之事。? 确实,正如帕金森第一定律所言,工作会自动膨胀,直至占满所有可用时间。侯世达定律也告诉我们,实际做事花费的时间总是要比预期长,即使预期中考虑了侯世达定律。我们时常觉得累,好像被推着往前走,好似脖子上被架了一把刀告诉你一切都来不及了,不过是因为我们忘了时间是不被管理的,能调整的只有自己罢了。? 看完采铜大神的建议,我豁然开朗,人生在世最好不过学会像齐克森米哈里般用“心流”全情投入爱好之事,像李欧梵教授般快工作,慢生活,像朱光潜先生般领略和享受生活之美,像弗洛克般用《享乐主义手册》让生活慢下来。? 当你真正能联结过去和未来,郑重过好当下,用未来视角工作,用享乐主义生活,多做长半衰期之事,把握做事节奏,让近期未来更具挑战,让远期未来更具体,你也能像约瑟夫·奥约般成为一个编撰鸟类手册的杰出医生。? 厉害之二:教你如何厉害? 关于时间,关于选择,关于行动,关于学习,关于思维,关于才能,关于成功,实际上是被讲烂的话题,而采铜却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关于选择,我一向保持着差不多便好的态度。大概是受小时候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理论的影响吧,一向觉得有好的选择便足够了。决策心理学也认为人倾向于“满意原则”而非“最优原则。”而采铜却告诉你,我们需要的是最好的选择。? 采铜用大学生为何迷茫的例子,用选用餐厅的情景再现,用可汗学院创始人萨尔曼·可汗的经历告诉我们,更高的标准,才能有更好的选择。? 实际上,每次碰到这种“你一定要做出最好选择”的文章时,我总是习惯性排斥。我认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