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楹联文化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楹联文化论文.doc

上传人:一花一世 2018/10/10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楹联文化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评分______
日期______
湘潭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自修课
专题读书论文(体会)
(封面)
课程名称中华楹联文化
专题读书论文(体会) 解读《联律通则》(修订稿)基本规则
指导老师谢龙翔
姓名田伟
学号 2008370825
班级名称 08级广告学一班
学院名称文学与新闻学院
交阅时间 2009年12月18日
湘潭大学教务处制
解读《联律通则》(修订稿)基本规则
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根植于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从各种文学形式来看,楹联与包括骈赋、唐诗、宋词、元曲、民间韵律性文学等在内的其它文学体裁、语言、文论术语之间,既有互相包容、渗透、扶翼的共性,又有自己的规律、定则的个性。
从起源上说,楹联起源于诗文中的对仗句。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历代多种文体中的优秀成份,而逐步形成了与诗、词、曲、赋等并驾齐驱的独立文体。它是一种矛盾均衡的对称文学,绝不是律诗和骈文的“附庸”。楹联源于对偶,其本质是对仗。对仗句用于文章称为骈文,用于诗歌称为律诗,单独使用就是楹联。故楹联是独立使用的对仗句,是一种独特的文体。
楹联是传统的格律文学,具有格律性、典型性。凡不符合联律基本要求的作品就不应称其为楹联!如果按下文所述的“联律基本要求”,将有相当数量的前人联作被驱逐出“楹联”之列。简单举几例:
芙蓉国里秋光美,红霞万朵尽朝晖。(典型的外科病)
见官可以头着地,醉酒无须脚朝天。(内容不健康)
舍弟江南殁,家兄塞北亡。(内容不真实)
人生七十古来稀,鬼死三千今去奇。(死对、硬对的玩文字游戏)
一劳永逸长生乐,万象回春大地新。(上下联内容无关)
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完全不合联律)
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每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从形式到内容均为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关系。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韵律协调的部分组成。上联又称出句、上支、上比、对公、对头,张贴于面对的右侧。下联又称对句、下支、下比、对母、对尾,张贴于面对的左侧。
楹联的核心是对立统一。楹联属于文字语言的对称艺术,汉字的造字法就是本于易学原理,其结构模式、形音合壁、思维内涵,都是阴阳观的反映。人类重视文字的对称和均衡,当是楹联的原始发端。形要上下对称,音要平仄对立,义要词句对偶,构成了均衡、和谐、优美的对称法则。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楹联艺术方面的体现。
“阴阳观”、“有无论”扎根于中国古代哲学的土壤,潜移默化地渗透着人们的意识,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使人们产生了对偶、对仗、对称、均衡的观念,这就为楹联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它影响和促进着对偶句式不断改进和发展,使之终于演变成了严谨的、格律化的、社会化的独立文体――楹联。
楹联文体质的规定性、适应性,要求创作与赏评坚持创新而不离传统体范,重律而尤见时代风徽的原则。
楹联的基本规则解读

第一条:
字句对等。一副楹联,由上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的句数要相等,不管单句联还是多句联,上下联的字数要相等。如一言联:墨,泉。二言联:岳峻,湘清。七言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十一言联:见龙在野,隐骨埋身难叱诧;蓄志于心,拨云见日竟扶摇。句数相等,即上联为几句,下联也为几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