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两弹一星读后感
两弹一星 >读后感 (一)
做人当如邓稼先 ! 做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 做一个忠心报国的伟丈夫 ! 这是我看了
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又重读邓稼先传记后,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话。
这一电视连续剧忠实地再现了“两弹一星”元勋可歌可泣的事迹, 其中,最为鲜活
出挑的人物是核物理学家邓稼先 (1924 ~1986)
这里,仅采撷邓稼先 62 年人生历程中最精彩的片断:
14 岁那年, 在沦陷后的北平, 少年邓稼先当众撕碎了为日寇庆功的纸旗, 扔在地上,
狠狠地踩上一脚 ! 为了避祸,他随大姐南下四川、云南。
17 岁那年, 他赴重庆考大学, 途中险些被空袭的日机炸死, 进一步坚定了他科学救
国的志向。而后进入西南联大,发奋用功,决心“救同胞于水火中”!
24 岁那年,负笈西渡,进入美国普渡大学,师从著名核物理学家特尔哈尔 (Ter
Harr) ,两年完成博士论文《氘核的光致蜕变》 。
26 岁那年,他在拿到博士学位的第九天 (1950-8-29) 搭海轮回国,进入中科院原子
能所,在彭桓武先生的指导下,踏上开拓我国核物理学研究及其应用的征程。
34 岁那年, 他的命运发生重大转折。 他的顶头上司钱三强先生问他: “国家要放一
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样 ?”邓稼先心领神会,立即允诺,出任二机部九
院理论部主任,从此踏上了研制“两弹”的 28 年艰辛路。
历史正确地选择了邓稼先,而邓稼先则不辱使命,为“放大炮仗”的宏大目标,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 !
就从 34 岁那年开始,邓稼先隐姓埋名,舍弃天伦之乐,成天钻在荒漠、山沟里,
甚至有意识地把性格从爽朗外向转为沉默内敛。 风华正茂的邓稼先作为我国原子弹理论
设计的总负责人, 率领 28 个“娃娃兵” ( 平均年龄 23 岁 ) ,在攻克两弹基础理论方面所
向披靡 !
他们从无到有,白手起家,从基础理论上攻克了三大难关:原子弹核反应关、中子
点火关和引爆关。
邓稼先率领他们用简陋的手动计算器和计算尺通宵达旦地进行计算, 计算草稿用麻
袋来装,从地板堆到天花板,堆满了一房间。
有一次,邓稼先刚休息不久,一听说试验出故障,他冒着风雨,搭吉普车前往,车
抛锚了,他下车推行 ; 到了试验场,司机累趴下了,他却精神抖擞地潜心参与排除故障,
终获成功。
三年困难时期,他们饿着肚子苦干,他省下自己的口粮,用馒头招待开夜车的“娃
娃兵”。领导不准开夜车,他与伙伴们钻在被窝里打手电筒钻研问题。
在原子弹引爆试验中, 装雷管是最危险的事情,邓稼先总是到现场在技工旁边为他
们壮胆,为他们遮风挡雨。为了原子弹试验成功,他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
他 40 岁那年, 1964 年 10 月 16 日下午,罗布泊上空终于升起了蘑菇云,中国第一
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六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奏响了凯歌, 在现场不远处的邓稼先热泪盈眶,
久久说不出话来 ,, 。
然而邓稼先没有停住脚步。
39 岁那年, 在聂荣臻的安排下, 邓稼先着手为研制氢弹做基础研究, 他开始了新的
跋涉。他和他的战友们,群策群力,日夜奋战,经过三年努力, 1967 年 6 月氢弹爆炸试
验成功。
接着,邓稼先为核武器小型化倾注了大量精力。 不幸的是, 在一次核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