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陆游的爱与恨.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陆游的爱与恨.docx

上传人:aisheng191 2018/10/11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陆游的爱与恨.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陆游诗歌的爱与恨—论陆游诗歌中的爱国情怀摘要:陆游( 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在陆游的一生里, 自己的国家长期处于战乱, 使得大好的山河风光变得千疮百孔, 这样的历史客观因素对陆游的创作风格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使陆游的诗歌表现出沉郁顿挫的风格, 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陆游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 表现出极高的爱国情怀。 作为宋代爱国诗的大家, 陆游的诗歌以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为主。 其诗歌的艺术特色沉郁悲凉,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关键词 ; 陆游 爱国诗 沉郁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大国。 提起中国古文化最先让人想到的则是我国的古诗词。 中国自古就有唐诗宋词的说法, 从表面来看唐代诗歌和宋代的词可作为中国古文化的一种代表。 而宋代除了词学以外, 其诗歌也是极具文学价值的。我个人身为其影响最重的便是宋代, 宋诗继承了大部分唐诗的风格, 并融合了自身的特点将其发展壮大。 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这一点在陆游的身上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他的诗歌艺术特色和风格在受到唐代爱国诗影响的同时也加入一定的自身特色。我们把陆游的爱国诗歌从其表现意义上分为两个层面来理解 :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大好河山沦陷的悲愤; 二,对统治阶层, 南宋当权者的软弱无能的愤恨和不满。下面我们就从陆游诗歌中的“爱”与“恨”来深层次的分析一下陆游的诗歌。陆游的诗歌以爱国诗为多, 流传最为广泛, 影响力也最大。 当然,他的诗歌会以爱国风格为主是因为受到当时的历史客观环境的影响。 我们就以此为切入点来分析一下陆游诗歌的艺术特色。 陆游出身于一个由 “贫居苦学” 而仕进的世宦家庭。陆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 当时正值宋朝***不振、 屡遭金国 (女真族) 进犯的年代。 出生次年, 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他于襁褓中即随家人颠沛流离, 因受社会及家庭环境影响, 自幼即立志杀敌救国。可说陆游的眼中的国家是一个饱受战争灾害, 千疮百孔的国家。 所以陆游的诗歌也是以爱国主义诗歌为主。 从内容来说陆游诗歌多为主张低于外敌侵略, 希望收复祖国丢失的土地,比如说陆游的诗歌《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在沉郁悲凉的风格之上也是如此的大气。 如其中的第二句 “但悲不见九州同” 即便是马上要撒手人寰了依然心系九州未同, 祖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完成。 表现出陆游的心胸宽广, 心怀天下之事。 此诗也是以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来表现出自己内心的爱国之情。 从陆游的诗歌中我们可以发现他所表达的爱国之情不仅仅是一种情怀了, 这已经可以归结为一种陆游专属的诗歌艺术特色, 一种爱国艺术。 因为他的诗歌从骨子里透漏出了他对国家的关心,对祖国的热爱。陆游的诗歌总是给人以大气悲凉的感觉, 从他的作品来看大多都是如此。 比如他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写道“僵 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 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首诗是陆游绍熙三年十一月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是年六十八岁。 这首诗两个侧面组成: 一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 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 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 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 这两者相互激扬:愈是悲愤,他对理想愈是执着;对理想愈是执着,他的悲愤也愈是强烈。这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