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罗拉快跑》影评
《罗拉快跑》 是由德国电影奇才汤姆・ 提克威拍摄于 1998 的电影作品。 故事采取了电脑
游戏化的叙事手段, 它既是一部形式电影, 融合了动画、 涂鸦、 电子乐、 MTV 等多种元素;
也是一部技术电影, 除了多元化的表现手法, 无论剪辑手法, 还是拍摄风格,都让人耳目一
新。
电影简介:
德国柏林,黑社会喽啰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告诉罗拉:如果 20 分钟内他没
有凑齐 10 万马克归还,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
为了得到 10 马克救曼尼,罗拉开始奔跑,同时,曼尼也在不停地打电话四处筹钱。
电影分别用三个整齐的 20 分钟来表现罗拉奔跑,借钱,拯救曼尼的三种情况和结果:
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枪到钱。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三次不同的经过皆因微小的细节改变。
电影叙事技巧:
《罗拉快跑》这部电影本身就像一场游戏,正如电影片头所说: “地球是圆的。游戏只
有九十分钟。其他纯属理论。 ”结局不尽如人意,那就重新开始,挂了又怎样,清掉记录还
是新的体验。
电影中,罗拉三次遇到同样的人,保姆、小偷、梅耶先生、父亲、父亲的情人以及那
个捡走钱袋的乞丐, 但都因为微小的改变而引起他们人生极大的变化, 唯一不变的就是罗拉
的母亲。这个不变却凸显出了所有的变化。
这三段不同的故事看起来没有关系,实际上都有联系。如在第一段中罗拉不会开枪的
保险栓, 是曼尼教会她怎样开保险栓, 第二段里当罗拉拿枪威胁父亲的时候她已经会使用枪
了,这体现了与第一段的联系。 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影片的主题 ----- 命运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从片子中, 我们看到被罗拉撞的保姆也许因为心情恶劣而绑架婴儿, 最终被警察拘捕, 走向
监狱; 她同时也有可能因罗拉的擦撞一时驻足, 接着偶遇慈善团体, 渐渐被同化成一个社会
义工;也有可能因为罗拉的一次碰撞, 接下来去买了彩票, 竟然幸运地中了大奖, 成为富翁,
这样南辕北辙的人生发展都体现出这是一个因果无限牵连的世界, 一切都在变化中, 一切都
是未知的。
电影镜头与剪辑:
电影《罗拉快跑》 给人一种快速的震撼的观影感受。 影片中三分之二的镜头都是罗拉在
奔跑,所以给人一种运动中的颠簸感受, 而影片中出现的大钟表不时地在提醒着罗拉时间不
多了,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紧迫感。 影片中运用了各种镜头, 包括长镜头, 特写镜头,
甚至还有类似偷拍的 DV镜头等。每当罗拉奔跑时就会大量使用长镜头来体现罗拉奔跑的急
切,让身为观众的我们也感染到了这种情绪; 影片的特写镜头大多给了罗拉, 甚至可以看到
罗拉脸上的雀斑, 让罗拉的形象更为生动; 当罗拉的父亲与他的情人在交谈时, 用到的就是
DV偷拍镜头,表现了他们之间这种关系的隐私性和不确定性。
影片运用了许多快速剪辑的手法。 罗拉在大街上奔跑, 穿过走廊, 转过街角, 横过马路,
在银行里大步流星, 在赌场里尖声吼叫。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 罗拉在路上遇见各式各样的
人,在与他们重的每一个人擦肩而过时, 影片都会突然定格。 在 3 秒钟的时间里, 通过四五
个静止的画面闪过那个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