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第四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ppt

格式:ppt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四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ppt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9/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四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环境影响评价
主讲:杨红刚博士
第四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第二节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三节污染气象条件分析
第四节大气扩散模式
第五节大气扩散参数的测定与选取
第六节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第七节大气环境规划和污染防治对策
第一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概念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就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在摸清大气自然规律和污染排放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评价手段和模式计算,分析生产、生活活动所排放的主要气载污染物对大气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提供指导,为决策者合理安排生产、生活活动提供依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按对象,可分为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和城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基础
环评工作者接受评价任务之后,首先要进行评价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确定排放的主要气载污染物名称及其排放量;其次要深入项目拟建地现场踏勘,掌握其地形、地貌特征,重点是要调查摸清其周围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区域环境功能是乡村还是城区?是工业区、商业区还是文化区?是否包含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环境保护敏感区?在此基础上确定评价执行标准与评价等级。
第二节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1调查范围
2调查对象
3调查方法
4建设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内容:
包括污染流程、排放量、排放方式等,对于毒性较大物质还应估算其非正常排放量或事故排放量。
5大气污染源评价
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监测评价目的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定量掌握现状大气环境质量,分析说明大气环境对新增污染物的接受能力,为大气环境质量预测评价提供背景。
2监测因子和范围
监测因子根据国家规定的表征大气环境质量的常规污染物、当地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以及建设项目的特征污染物综合确定。监测范围应根据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的范围确定。
3监测点位布设
一般对于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10个,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6个,对于三级项目,若区域内已有常规监测点,可直接利用常规监测资料,否则可布设1~3个监测点。当污染源较集中,而主导风向较明显时,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多布置测点,上风向作为清洁对照区,应少布置测点。工业集中区、交通繁忙区、人口集中区、现状污染较重区,布置的测点不宜太少,郊区和人口密度较小区,以及现状污染较轻地区,可适当少布点。
4监测时间和采样分析方法
监测时间及频率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评价等级及各项污染物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综合确定。一般一级评价应在冬、夏两季各进行一期监测;二级评价可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也应作二期监测;三级评价项目可不作监测,必要时应作一期监测。由于气候存在着7天左右的短周期变率,因此每期监测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监测频率应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要求。
5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之前应对监测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核,对少数极大、极小值要作科学认真的分析,剔除异常值,保留真实值,
按照表征大气环境质量特征的指标要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一般须统计1h平均浓度、日均浓度、年日平均浓度及其相应的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等,根据建设项目性质及评价对象的需要,可增加季日平均浓度及超标率的统计分析。
6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一般采用指数法,环境质量指数包括单项指数和综合指数。
设某污染物实测浓度为Ci(mg / m3),
其评价标准为 Coi(mg/ m3 ),
则单项指数Ii 为:
 Ii= Ci / Co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