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有余数的除法.doc

格式:doc   大小:611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有余数的除法.doc

上传人:vqjyga55 2018/10/11 文件大小:6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有余数的除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科
数学
二年级下册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
共5课时

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或关键
,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具准备
课件、卡片
设计者:赖艳梅
教学流程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个人增减
一、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教师(出示下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师:请同学们边说边摆一摆。
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
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设计意图:沟通操作过程、语言表达、算式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达形式不同。)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出示下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大家用手中的学具边说边摆一摆。
教学流程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个人增减
教师: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剩下一个草莓没地方摆了。
教师:这一个草莓没地方摆了,也就是剩下了1个,多了1个。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教师:请你们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写算式,教师巡察,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选取典型案例。
教师(出示学生资源):这是咱们班同学的想法(呈现下面3种方式)。请大家仔细看看,你同意用哪一个表示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教师(针对①):剩下的1个草莓不表示出来行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针对②和③):后面的两种表示方法能清楚地表示出刚才分的过程吗?7、2、3、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看来大家都认为需要把剩下的1个草莓表示出来,后面两种表示方法都对,只不过在数学上规定这样表示(板书如下)。
7÷2=3(盘)……1(个)
教师: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下1个草莓。省略号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教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什么?7、3、2表示什么,余数表示什么?
(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教师: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随学生回答呈现并完善下表。
分的物品
几个一份
分的结果
算式表达
6个
每2个一盘
分了3盘,恰好分完
6÷2=3(盘)
7个
每2个一盘
分了3盘,还剩一个
7÷2=3(盘)……1(个)
教师(揭示课题):我们这节课学****的新知识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设计意图: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调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对比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为继续探究奠定基础
二、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

教师(出示下图):用4根小棒可以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吗?
教师:很好,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用小棒来摆一摆这样的正方形。大家看好,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不同数量的小棒,请你们用手中的小棒一个一个地摆出像这样的独立的正方形(出示下图),并把摆的结果及所列算式写在下面的记录单上。
小棒根数
摆的结果
算式
(注意:教师课前为每组学生准备小棒,小棒的数量在8 --16之间,且尽可能保证每组学生的小棒数量不同。)
学生活动,教师巡察,了解学生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并随着交流在黑板上完成如下板书
根数摆的结果算式
8根□□ 8÷4=2(个)
9根□□ 1 9÷4=2(个)……1(根)
10根□□ 1 1 10÷4=2(个)……2(根)
11根□□ 1 1 1 11÷4=2(个)……3(根)
12根□□□ 12÷4=3(个)
13根□□□ 1 13÷4=3(个)……1(根)
14根□□□ 1 1 14÷4=3(个)……2(根)
15根□□□ 1 1 1 15÷4=3(个)……3(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