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doc

格式:doc   大小:104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doc

上传人:luciferios04 2018/10/12 文件大小:10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学设计









授课人: 张慧慧
班级: 历史0802
学号: 0890040224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使学生知道战国时期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能够区分各家的主张;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及各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各家各派主张的异同,认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具体状况,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辉煌灿烂以及思想文化在争鸣和碰撞中不断发展的规律。
重点难点:
孟子的仁政思想、庄子的思想主张、法家的思想、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关于“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他们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三教九流”:
泛指宗教和学术中的各种流派, 后指社会人物复杂多样
三教:儒教、释教、道教
九流: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思想领域异常自由和活跃的时期,几乎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此时的“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其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原因:
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
“诸子百家”。
一、孟子、荀子与儒家
(一)孟子
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2、主要思想主张
(1)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仁政学说
主张尊王贱霸,实行王道之治
内容: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
影响: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必须重民。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件宝物。在此基础上,孟子又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还认为“天命是人民意志的体现”,顺从人民的意志就是敬天。
相关链接:
1、王道、霸道与仁政学说。孟子首先明确提出“王”与“霸”的政治概念,他认为“以力服人”是霸道,“以德服人”是王道。儒家倡导“以德服人”的王道政治,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政治。孟子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中悦而诚服也。”冯友兰指出:“盖王、霸,乃孟子政治理想中二种不同的政治。中国后来之政治哲学,皆将政治分为此二种。王者之一切制作设施,均系为民,故民皆悦而从之;霸者则唯以武力征服人强使从已。”王道政治就是仁政。所以孟子说:“以德行仁政者王。”
2、孟子的“民本”思想,对中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对封建统治者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孟子的封建“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2)性善论——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人的品质不是外加的,是与生俱来的。
疑难解析:孟子提出人性本善的思想,其理由是人人都有“善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性善学说虽然是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但孟子强调君王要善待人民,要制民之产,使民有恒产,又有恒心地安于生产生活的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3)重义轻利思想
孟子倡导“养浩然之气”。他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