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苏州园林水体水质净化苏州园林水体水质净化水是园林之魂
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o 美化园林景观
o 承载文化意蕴
黄勇沈耀良李勇张维佳费忠民等
课题组
2007-7- 13 1 2007-7- 13 2
拙政园园林水质净化与拙政园园林水质净化与
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BS2004048
一、研究内容、技
术路线与整体思路
2007-7- 13 3 2007-7- 13 4
1
拙政园园林水的特征
o 基本特征 o 水质污染特征
n 季节性变化大—水质夏季好,季节变换时差
n 封闭型—与外部水系基本没有质量交换
n 水质浑浊,透明度低—“翻塘”,底泥泛起
n 水深较浅— ~
n 灰褐色—腐殖质污染:落叶、水生植物腐烂
n 平面形状不规则—水面宽窄不一,回路,断头 n 富营养型—有机物指标不高,氮磷含量较高
n 挺水植物—夏季,荷花,文化意境
n 周边树木葱茏,假山、植被
2007-7- 13 5 2007-7- 13 6
水质的季节性变化拙政园水质改善思路与目标
系统集成
产生水质水量交换
抑制逆温翻塘现象
联系处理和修复措施
循环流动形成持续的水质改善能力
异位处理生态修复
削减现有污染
拙政园“别有洞天”拙政园“留听阁”降低水体浊度
控制污染限制因子
6月拍摄的水景 2月拍摄的水景
2007-7- 13 7 2007-7- 13 8
2
研究内容与技术筛选原则拙政园水质改善技术
o 不影响园林景观的风貌; o 人工强化水力循环技术
o 能够针对园林水质污染的主要问题和成因,经济有 o 异位处理技术
效地实现水质净化的目标
n 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技术
o 净化处理设施的运行应方便、灵活,与园林水体的
水质变化与净化需求相适应 n 地下渗滤生态处理技术
o 能够与水力循环流动等综合的技术与工程措施相配
合,在集成的技术系统内发挥特定的作用; o 生态修复技术
n 沉水植物生态修复技术
o 工程与生态修复技术措施应尽可能利用园林的现有
地形地貌,成为适应园林景观的补充,并具有生态
安全性
2007-7- 13 9 2007-7- 13 10
拙政园水质净化与修复示范工程技术路线拙政园水质净化与修复示范工程
2007-7- 13 11 2007-7- 13 12
3
沧浪亭水体的特征
沧浪亭池塘水质净化与沧浪亭池塘水质净化与
生态修复研究与示范生态修复研究与示范 o 基本特征
BS2004049
n 半开放型—“西断东流”,与外部水系相连
n 水面宽阔,无(不能)植物覆盖—水文化、意
境
n 水深较深—~
n 驳岸直立,周边铺砌
2007-7- 13 13 2007-7- 13 14
沧浪亭水体的特征沧浪亭水质改善思路
阻断外部污染源阻断外部污染源,,遏止水体及遏止水体及
o 水质污染特征外源截污外源截污底质的污染积累底质的污染积累,,降低处理负荷降低处理负荷
形成较好的质量交换,增强复
氧,为处理和修复提供基础环境
n 外源负荷高—周边污水直接排入循环流动循环流动
滞流积累,外部水质差强化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尤
n 已有污染持续、严重—原位修复
体外处理体外处理原位修复其是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功能
n 感官性状差—浑浊、透明度低、黑臭、褐、绿
生态修复生态修复
n 有机+富营养型—有机指标高,氮磷含量高
采用强化措施,降低水体形成持续的、良性的水质改
浊度,控制污染限制因子善能力和机制
2007-7- 13 15 2007-7- 13 16
4
沧浪亭水质改善技术沧浪亭水质净化与修复示范工程技术路线
o 人工强化水力循环技术
o 异位处理技术
n 一体化高效除磷除藻技术与设备
o 原位修复技术
n 生物促生剂修复技术
n 人工强化复氧技术
n 底质污染物释放控制技术
o 水生植物生态修复技术
2007-7- 13 17 2007-7- 13 18
目前已开展的研究工作
o 沧浪亭、拙政园水质监测
o 了解水质及其随季节的变化情况
二、已开展的工 o 积累水质数据,以便比较治理前后的水质变化,
作及相关的成果判断治理的效果
o 通过分析监测,弄清园林池塘水体中污染物的来
源及影响水质的因素,为选择治理方案提供科学
依据
2007-7- 13 19 2007-7- 13 20
5
目前已开展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开展的研究工作
根据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