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运用手机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核心价值观论文运用手机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 王艳(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湖南科技大学基地,湖南湘潭411201)摘要:手机媒体的特征,使其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应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专题性和渗透性相结合的基本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手机用户的手机生活,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活动,开发和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产品等。关键词 :手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5)04-0131-02收稿日期:20150125作者简介:王艳(1981-),女,湖南邵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中,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1]。随着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功能呈现“全媒体”的发展趋势,成为互联网络最重要的移动终端,它让互联网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使网络几乎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2]。手机,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和阵地。1手机媒体的主要特征手机媒体是以移动终端(手机)为媒介,以通讯网络为基础,以双向或多向互动为主要传播方式的新媒体。手机是多款应用软件的集合体,这些应用软件是根据六度分割理论开发出来的,具有几何级数的传播能力,然后根据集成理论,将这些软件汇聚起来成为一个会聚体,因此,手机媒体的传播功能是任何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表现出与传统媒体不同的特征。一是传播速度的快捷性。手机是一种随身携带的移动的互联网终端,它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传播和接收,一秒钟即可完成简答的语音流程,即使对图片、视频的传播,在4G通讯技术条件下也变得轻而易举,瞬时完成,实现了信息传递的跨时空性和即时快捷性。二是传播方式的互动性。首先,手机信息的传播者与接收者可以角色互换,这种互动是传播理念的变革与发展。其次,传统的人际传播是“点对点”的“对话式”双向传播,传统媒体的大众传播是“点对面”的“独自性”单向传播,而手机媒体的传播兼具二者优势,既可单向传播又可双向或多向传播。教育主客体完全可以采取切实可行、方便及时的交互沟通,以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信息互通。三是传播对象的精准性。手机传播对象的精准和强制性,在信息传播历史上打开了史无前例的新局面。手机装有多款软件,其中大多具有公众性和私密性,如微信、易信和飞信均具有这种“两性”。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信息传递方式,让信息分众传输,使信息传播以人性化、个体化的方式实现人际沟通交流,也可以将信息传播到特定人群或与特定人群进行沟通交流等。四是传播工具的多样性。手机的智能化发展,使得它除了固有的语言通讯、短信等功能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安装微信、易信、微博、飞信和QQ等软件。这些软件虽然许多功能是相同的,如都具有聊天功能、分享功能、娱乐功能和推送功能等,但又有各自的优点。如易信具有跨越所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