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乾隆与泰山(缩版).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乾隆与泰山(缩版).docx

上传人:aisheng191 2018/10/12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乾隆与泰山(缩版).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乾隆与泰山展陈列大纲前言泰山岩岩, 鲁邦所詹。 从部落酋长的原始崇拜到历代帝王的巡狩封禅,泰山始终是王者与上天对话的地方。祭泰山以告天,成为几千年来一成不变的大礼。 以封禅祭祀为代表的泰山帝王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文化现象。 在纷至沓来的历代帝王中, 乾隆皇帝是历史上来泰安次数最多的皇帝。第一单元:孝亲礼岱清高宗爱新觉罗 ?弘历( 1711年-- 1799年),雍正第四子。 24岁即帝位,在位 60年,年号乾隆,后传位于第十五子顒琰。乾隆帝是中国历代皇帝中寿命最长的一位 , 在位时间仅比其祖父康熙少一年而居第二。乾隆帝自幼聪慧,知识广博 , 才能卓越。作为一位政治家,他勤于理事,始终不懈,独揽大权,能谋有断。乾隆帝非常孝敬自已的生母钮祜禄氏,他出巡时常常奉太后以行。乾隆十三年( 1748年)乾隆帝第一次来泰山,即陪母亲同行,至乾隆五十五年( 1790年)最后一次巡幸山东并登上泰山,乾隆帝前后 10次来泰安,其中 6次登上泰山顶,礼祀碧霞祠。一代天子的遗迹遍布泰山上下,昭示着乾隆皇帝与泰山的一段不解缘。照片: A-1 泰山十八盘A-2 乾隆统治时期,清王朝国力鼎盛,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达到了我国封建时期的最高峰。图为乾隆画像A-3 乾隆生母钮祜禄氏 (1691-1777 年 ) ,后尊为孝圣宪皇后。她分别于乾隆十三年 (1748 年 ) 、乾隆三十六年 (1771 年) 亲临泰山。 她的“泰山灵岳,坤德资生”思想,对乾隆帝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图为孝圣宪皇后朝服像A-4 乾隆帝皇后富察氏( 1711- 1748年),谥号孝贤纯皇后。乾隆十三年( 1748年)曾随同乾隆帝东巡至泰山。图为乾隆帝皇后富察氏像A-5 乾隆帝对富察氏恩爱有加,曾赞其:历观古之贤后,盖实无以加兹。乾隆帝曾亲自陪同皇后赴岱顶碧霞宫拈香,为皇后祈福。图为碧霞祠全景A-6 清乾隆十二年( 1747年),为迎接次年乾隆帝及皇太后驾临泰山,于岱顶建行宫,乾隆帝亲题“云巢”额,云巢行宫不久即圮。图为岱顶鸟瞰。A-7 历代帝王举行封禅祭祀仪式,均具有宗教与政治的双重意义,乾隆朝也不例外。因此,乾隆帝履行一套庄严肃穆的祭祀仪式,表达对神灵敬意的同时,以期保佑自已国泰民安,江山永固。图为仿清祭祀表演第二单元:游岱遗迹清代的泰山祭祀已趋于世俗化,乾隆皇帝在《谒岱庙作》诗中写道“肃拜无私祷,抒诚心始安” ,说明其祭泰山神的动机:一是为民祈福,一是求得心理安定。 乾隆皇帝祭祀泰山的活动,政治色彩逐渐淡化,游览观景的成份越来越浓,其足迹也就因此遍布泰山上下。照片: B-1 乾隆南巡骑马图B-2 灵岩山,位于泰山西北, 是泰山十二支脉之一, 主峰为方山,又名玉符山。方山下的灵岩寺, 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千年古刹,早在唐宋之际就被誉为天下寺院 “四绝”之首。乾隆皇帝曾八至灵岩,并御题八景,留有八题灵岩八景等诗。图为灵岩方山B-3 乾隆二十一年 ( 1756年)乾隆下令在灵岩甘露泉西建爱山楼行宫,作为其临幸灵岩时的驻跸之地。图为乾隆所题 “甘露泉”B-4 灵岩寺爱山楼行宫考据复原图B-5 乾隆三十五年 (1770年),抚臣富明安在泰山南麓建白鹤泉行宫,其后乾隆来泰安多驻跸此处。 图为白鹤泉坊, 其西为白鹤泉行宫。B-6 白鹤泉乾隆行宫考据复原图B-7 岱庙天贶殿前东御碑亭,内为乾隆诗碑。碑上四面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