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文档名称:

世界文明史三大宗教教义知识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1,866KB   页数:4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世界文明史三大宗教教义知识ppt课件.ppt

上传人:yzhlya 2018/10/12 文件大小:1.8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世界文明史三大宗教教义知识ppt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宗教特征了解宗教的禁忌,在日常生活中应正确对待伊斯兰教忌食猪肉,印度教忌食牛肉,佛教忌食荤腥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了解、尊重各个宗教的宗教禁忌。一、佛教1、典籍——《大藏经》内容构成:三藏(通晓三藏的僧人称“三藏法师”)经——佛陀的教导律——规矩论——教义的阐述大乘佛教经藏主要有《般若》、《宝积》、《大集》、《华严》、《涅维》五大部律藏主要有《菩萨地持经》、《梵网经》等论藏主要有《大智度论》等小乘佛教经藏主要是《四阿含》,包括《长阿含经》(大体与巴利文的《长部》相对应)、《中阿含经》(大体与巴利文的《中部》相对应)、《杂阿含经》(大体与巴利文的《相应部》相对应)和《增一阿含经》(大体与巴利文的《增支部》相对应);还有一些散经,如《佛本生经》等(在巴利文经藏中归入《小部》,但汉译经藏中无此部)律藏主要有《僧祗律》论藏主要有《六足》苦谛,讲人世间充满痛苦。有“三苦”和“八苦”之说。三苦指正受苦时,从苦生苦,名苦苦;安乐离坏时而生苦恼,名坏苦;生老病死刹那变异而生苦恼,名行苦。八苦,即生苦(诞生时的痛苦),老苦(老年时的痛苦),病苦(生病时的痛苦),死苦,求不得苦(有所欲求而得不到满足的痛苦),怨憎会苦(不由自主不得不与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碰在一起的痛苦),爱别离苦(不由自主不得不与自己相爱的人或事离别的痛苦),五阴盛苦(佛教认为众生由色、受、想、行、识五种因素组成,生灭变化无常,盛满种种身心痛苦)。可见,前四苦从生理现象的角度讲,后四苦从社会现象的角度讲,说明人生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痛苦过程,一言以蔽之曰:“苦海无边。”集谛,又名尽谛,探讨造成痛苦的各种原因,把苦的根源最终归结为人的渴求(也作“贪爱”)。佛教认为,“若有此则有彼,若无此则无彼,若生此则生彼,此灭则彼灭,若灭此则灭彼”(《中阿含经》卷20),因此生出“十二因缘”之说:“无明”(愚昧无知,“痴”)为缘引起“行”(善恶行业),“行”为缘引起“识”(心识),“识”为缘引起“名色”(身心),“名色”为缘引起“六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种感觉器官),“六处”为缘引起“触”(和外早事物的接触),“触”为缘引起“受”(感受苦乐),“受”为缘引起“爱”(妄执),“爱”为缘引起“取”(对外界事物的追求),“取”为缘引起“有”(存在的环境),“有”为缘引起“生”,“生”为缘引起“(老)死”。灭谛,讲述断灭世俗诸苦的根本,就是消除欲望(渴求),达到无苦的境界,即摆脱轮回,进入欲爱遍尽、烦恼尽灭、不生不死的涅槃之境。道谛,阐明进人涅槃境界所应遵循的途径和方法。总有七科,其中之一叫八正道,即正见(正确理解佛教教义)、正思维(去除世俗观念,深入思考四谛说);正语(保持语言纯净)、正业(处世行为正确,摈弃一切恶行)、正命(不从事不正当的职业):正精进(集中精力修行)、正念(正确亿念四谛)和正定(正确修持禅定)。八正道表明佛教重视信仰和修心,既反对苦行和杀牲献祭,又贬斥对世俗生活的贫恋,而且还排除了别的宗教中教士的中介作用以及烦琐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