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沙参麦冬汤临床五用
2016-04-14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 940 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 /冯莉
I 导读: 沙参麦冬汤为滋养胃阴的名方,笔者不仅用它来解决胃阴不足
的噎膈、胃脘痛,还以之治疗肺、肝阴亏,甚至四肢肌肉筋脉失于滋
的
养的疾患。读来,让人对此方、对中医 “异病同治 ” 理论都增加了认识。
沙参麦冬汤的临床运用
沙参麦冬汤是清代名医吴鞠通为温病后期燥伤肺胃阴分而创立,堪称
清养肺胃、生津润燥代表方剂。多年来,笔者临证据其重在滋养胃阴
之功,在治疗因胃阴虚所引起多种内科疾病中,取得良好效果,对其
滋养胃阴之功,亦有所体会,兹略述如下:
方义简析
沙参麦冬汤由沙参、麦冬、玉竹、花粉、冬桑叶、生扁豆、生甘草组
成。其中麦冬、玉竹、花粉养胃生津;沙参、冬桑叶滋阴清热;生扁
豆、生甘草补中益气,兼以化湿。诸药合用,既养肺胃,清余热,亦
可防止滋阴之品助湿呆胃,是滋养胃阴较理想的方剂。
临床运用
本方临床上适用于胃阴不足所引起的多种疾病,现摘病案 5 例予以介
绍:
病案 1:噎膈
余某,男, 54 岁,村干部。 1994 年 3 月 7 曰初诊。半年来,患者每
进餐时,便吞咽梗涩作痛,固体食物难入,汤水可下,食后觉剑突部
灼热隐痛,且干呕不能平卧,平卧则呕,呕物带有鲜血,口干,咽燥,
便秘,舌质红干,脉弦细数。食道吞钡检查诊为:食道炎症。属津亏
热结,食道失于濡养所致。治以养胃生津为主,方用沙参、麦冬、玉
竹、扁豆花、白芍、藕节炭、石斛各 10g ,生地 15g ,生甘草 3g ,服
药 6 剂。吐血止,食后灼热痛亦减,便畅。前方去藕节炭、生地,继
服 20 剂,诸症痊愈。食道吞钡复查为:食道正常。随访 1 年,未见复
发。
败
按:噎膈,临床并非少见,然病机有异。《局方发挥》曰: “ 其阴者
乃有之,即噎膈之属胃是也 ”。本案食道炎属中医噎膈范围,据症状属
津亏热结,病位在食道,属胃气所主。因饮食难下,无以生化津微,
生化乏源,而致胃脘津亏,热结于内,食道失于濡润。故治以本方滋
养胃阴为主,加白芍以酸味敛阴。生地、石斛甘寒滋阴清热生津,藕
节炭甘平收敛止血,合而奏效。
病案 2:胃脘痛
南某,男, 38 岁,农技师。 1994 年 3 月 28 日初诊。胃脘痛已 2 年。
现证:胃脘隐隐灼痛,口燥咽干,口渴,大便干结,食少。舌红苔少,
脉弦细。胃镜检查诊为: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为阴虚胃痛。治宜养
阴益胃,方用沙参、麦冬、玉竹、扁豆花、白芍、石斛各 10g ,橘络
3g ,生甘草(编者按:此处原文中缺剂量),服药 6 剂。口燥咽干、
口渴已平,胃脘隐隐灼痛亦减,但食欲仍欠佳,继以本方合四君子汤
续服半月而愈。
按:本案属阴虚胃痛证。因胃痛日久,久病必虚,又胃为燥土,其伤
必以阴为主,胃阴伤则胃络失养。故以本方养阴益胃为主,加白芍,
配甘草,酸甘化阴,和营止痛,橘络顺气通络,合用君子汤使胃充养,
助脾健运,以资生化之源而获愈。
病案 3:咳血
王某,男, 52 岁,干部。 1994 年 10 月 4 日初诊,素患咳嗽,每逢秋
冬复发。证见:咳嗽,痰中带血,血色鲜红,每日约咳血 30 — 50ml 咽
喉不利,口干面红,舌质